《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诵读·立春

诵读人:卫欣

广播电视从业者,普通话一级甲等

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和煦的风,轻轻推开了“立春”的大门。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四季的起点。“立”是开始的意思,“春”则表示温暖和生长,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所有的美好和温暖都欣欣然张开了眼,人与岁月一起迎新。万物复苏,色彩斑斓,耕耘播种,生机勃勃,“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二十四节气开始了新的轮回。顺时令而食,是节气民俗的一大特色。立春这天,民间就有“啃春”、“咬春”、“吃春饼”等习俗,“啃春”、“咬春”的食物多以萝卜为主,据《明宫史》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萝卜,“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嚼萝卜,有“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春饼,是一种用烫面烙制的薄饼,薄到透亮,配上肉丝炒韭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家常菜肴,一起卷进薄饼里吃,色味俱全,鲜香爽口,是“咬春”的经典美食。不管是“咬春”还是“啃春”,都表达了人们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的喜悦心情,都有感受春天的气息、迎春纳福的寓意。立春,以其穿透严寒势不可挡的气势,带给我们生长的力量和无限的温暖。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让我们一起走向春天,看春满大地,盛世花开!立春三候一候 东风解冻二候 蛰虫始振三候 鱼陟负冰“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即半个月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三候,一年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古人将各“候”均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这是我们古人独有的关于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属于我们祖先的时间哲学,至今仍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候 东风解冻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它的到来标志着万物复苏,温暖的春天来了。立春以后,气温开始回升,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 蛰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冬眠蛰居的昆虫感知到了阳气的变化,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



三候 鱼陟负冰

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感觉到水温变暖从水底向水面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很多浮冰,鱼和冰忽隐忽现,看上去就如同鱼背负着浮冰在水中游动。立春民俗与节气相关的各种民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立春节气的民俗活动主要有“咬春”、“打春牛”等。



咬春

咬春指的是在立春当天吃春卷、春饼、萝卜等食物,这一饮食习俗突出一个“咬”字,有“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表达的是喜迎新春、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的愿望。一个咬字既“咬”出了人们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又“咬”出了人们在春天来临时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打春牛

打春牛又称为鞭春,立春打春牛的风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立春这天,人们会请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反手轻打泥牛或彩牛,每人打三鞭,一共打九下,一打国泰民安,二打风调雨顺……这样一直打到第九鞭,第九鞭由“春姑娘”小女孩来打,“脆鞭一响打出春”。“一年之计在于春”,而耕牛又是农耕时代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立春到来时鞭打春牛“催耕”,迎接春天,宣告一年农事的开始。

作者简介

韦远东,国家一级艺术创意设计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开办的微信公众号《远东漫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时代正能量。代表作《雷锋——我们的榜样》(“雷锋精神”系列漫画)、《我们一起向未来》(“冬奥”系列漫画)、《致敬,逆行者》(“疫情防控”系列漫画)、《“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我们的节日”系列漫画)、《减肥是个高大上的事》(“生活幽默”系列漫画)等。来源:《远东漫画》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