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子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这话在生活当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每个节日里都有其特定的饮食传统。比如,正月初三、吃饸子,还有说法称“初三饸子往家转(赚)”。
饸子是我国北方民众最喜闻乐见的食品之一,简单说来,就是把两张较大的饺子皮捏在一起,中间填馅的一种吃食,如题图。不过,现在更常见的饸子是下图中的这个样子。
饸子是饺子的一个变种,其主要区别在于,饺子的面皮小而薄,而饸子的面皮较大且较厚。饸子和饺子的另一个区别是,饺子是煮熟、或者蒸熟的,而饸子则是烙熟的、或煎熟、炸熟的。
但是无论如何,最著名的一种就是韭菜饸子。韭菜饸子,现在多写为韭菜盒子,或者韭菜合子,但其本字应该是饸。
韭菜盒子
由于韭菜饸子的“饸”与家庭和美的“和”字谐音,并且饸子也是圆形的,因此,吃饸子也就被有了“和合”之意,平和、祥和,亲和……被赋予家庭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寓意。
饸子都为韭菜馅儿或生菜馅儿,含义是“久财”“生财”。这又是一种美好的祈愿。
尽管大家说起过年,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吃饺子”,但是,纵观整个春节,吃饸子的机会其实更多。
先是初三,俗称“初三饸子往家转(赚)”,寓意财源不断。接着是初八,叫“饸子夹八,越过越发”;然后就是初九,说法是“饸子夹九,越过越有”。
这里的“夹八”“夹九”,实际是“加八”“加九”。意思是说,要在“合子利”的基础上多八成或者九成。“合子利”的解释见后文。
还有就是“正月十一、吃饸子”。对于“正月十一、吃饸子”的习俗,有个说法是“饸子拐弯得利多”。清代诗人周楚良在《津门竹枝词》中就说过这事:洁敬财神杯盏罗,朝餐攒馅是三和,愿郎今岁丰财货,合子拐弯得利多。
饸子
什么叫做“饸子拐弯”呢?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合子利”。“合子利”是旧时买卖人常用的俗语,意思就是一本一利、本利相等;再说得具体些,就是一块钱的本钱、产生了一块钱的利润。在我国古代,把钱贷出去吃利息的钱叫做“子钱”;合子钱,就是本钱和利钱相等。
而正月十一的“十”,在汉语里是一个寓意为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圆满数字;后面再加个“一”,就有过了整十、开始拐弯儿(重新再来)的意味,寓意着一个新的开始。
正月十一之所以能和合子利联系起来,是因为当十一写作11时,这里的两个相同的数字1,极容易让求财心切的买卖人联想到账本里、那一本一利的“合子利”的记账。
因此,“正月十一吃饸子,饸子拐弯得利多”一句话里的真实意思,其实就是“新年伊始,大发财源”。这是每个平民百姓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