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车辙永不停歇地延伸,转眼,又是春节。

余在世上过了八十多个春节,大多是在上海度过。其中有几个在异乡过的,即三个在部队、一个在闽南、一个在浙江岳母家乡、一个在岭南,各有记忆。说说岭南过年吧。


新世纪初某年冬天,接广东老棋友通知,农历新年在顺德举办传统的棋赛表演,邀我前去工作。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怎能出门?再一想,此生尚未去过南粤,去岭南见识见识,机会难得,决定一行。由于棋赛是在大年初二至初四进行,我必须提前到达。又想到广州有好几位结交几十年的老棋友,特别是电大英语教师罗君,曾专程到过上海舍下做客,且鸿雁往来十多年,情感非同寻常,何不一并拜访?

于是我决定买大年夜的火车卧铺票,睡上一觉,年初一会广州棋友,初二一早赶赴顺德报到。

除夕晚间的火车票好买,顺利于傍晚前登车,一是难抑心情之兴奋,二是沿途夜间山村灯光和烟火爆竹的闪烁不时照亮车窗,上半夜我毫无睡意,干脆坐在过道边的翻凳上欣赏夜景,双眸定定地出神,心里却五味杂陈,毕竟这是除夕人在旅途……

黎明时分,列车明显放慢了速度,车窗外出现了林立的电线杆,铁轨也多了岔道,进入广州郊区了。一出车站,老罗、小唐迎上前来,三人几乎是齐声出口:“新春好!”在罗老师引领下,上公交进入市区,进店用早茶。嗬!大年初一,茶楼内早已热气氤氲,不少老人身着织锦缎中装,精致的小包斜背置于前面,笑吟吟进店入座。《旱天雷》《步步高》《连环扣》《雨打芭蕉》等广东音乐轻声萦绕耳际。“请早茶”是广州人一种社交方式和待人礼节,其人均消费不亚于高档酒楼。罗老师盛情好客,中式、西式、日式点心均有,小笼包、烧卖、马拉糕,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潮汕小吃,不下近二十种,说是“早茶”,连中午饭都管饱哩。当地人称为“啖茶”,旨在品味和享受。好在吃不了,打包走!回程路上,大街小巷处处是手捧鲜花的人结伴而行,岭南人崇尚过年送鲜花,由此想到广州素有雅称“花城”,此言不虚。中午,在东道主罗老师府上用餐,我自然是“嘴大喉咙小”,哪能吃多少?唯记得罗夫人所做的兔肉鲜香可口。

下午,略作休憩,罗老师建议,你来自大上海,广州市容大同小异,不看也罢。机会难得,不如去黄花岗公园看看。恭敬不如从命,当然OK。


这黄花岗是著名的七十二烈士墓园,大过年的,入内参观者寥寥无几,这也好,我俩行动方便自由。热心的罗老师带着照相机,到大门口及每到一处“景点”,都给我留影纪念。我们在园里穿来穿去,有几方墓碑题词浩气长存,如:“碧血黄花”“自由不死”“此心此志”等。另有七十二烈士名单,大多是广东籍,少量福建籍;他们的身份有工人、农民,也有学生。忠骨入土,后人敬仰!

罗君转告曰,傍晚在某酒家用餐,是《象棋》杂志编辑文先生请客。原来文先生得知我远道而来,他是老编辑,我乃老作者,合作十多个春秋配合默契愉快,然天各一方未曾谋面,相见恨晚,哪有不尽东道之谊?哈,我终于见到大名久仰的文先生,聆听他的广东腔普通话,也再一次在领略热闹场面,享用丰盛菜肴之余,分享广东朋友的好客盛情。分手后,我下榻附近小酒家休息,地段闹中取静,一晚倒也四下阒寂,安然入睡。

翌日早上,我乘大巴去顺德,象棋活动家、新春棋赛组织者孔总将领我入住酒店。酒店大气豪华,门口舞着狮子欢迎客人;大堂里布满鲜花,茶几上摆着水果、蜜饯、红瓜子。电梯上楼在房间放下随身行李,略作休息,坐车前往赛地。


赛场设在露天广场,岭南冬季温暖如春,周边树木葳蕤,绿化可人。大半人高的台上是表演者的舞台,两边四方大棋盘成扇形竖着摆放。时间到了,两位表演者入场,他们分别是当年的全国象棋“新科状元”和上一年的冠军,比赛设有若干奖金。再说,当地棋风炽盛,此类型的比赛年年新春举办,因此,一早就见棋迷前来占据前排位置,一睹两位冠军风采。孔总网名“过宫炮十八变”,故规定比赛者第一步必以“过宫炮”(炮二平六)开局,此为特色,也属别出心裁也。

我在两位大师一侧监局作裁,同时报唱棋步,四面大盘同步进行,满场棋迷目不转睛,赏析棋枰攻防局势。值得记上一笔的是,此地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照射下,浑身暖和,哪有冬天的感觉,我脱去外套和毛衣,仅穿衬衣执行任务。哈,过春节穿衬衣,头一回!

按照日程,年初二之后是下社区表演,来到大良社区一座颇具规模的体育馆,我的任务是给当地棋迷讲解精彩对局。新春欢乐喜庆,场内座无虚席,挤挤挨挨,棋迷与大师共度佳节。记得我正讲着棋局,忽而有人传上纸条,要求我用粤语讲解。我哭笑不得,这岂非难煞我哉!我当即表示来自上海,不擅说广东话,但一定将普通话说得慢些,清楚些,保证大家听明白。众人报以掌声,才算过关。事后了解,这里许多老广东世代在此劳作生活,未曾出过远门。活动完了,有好几位观众围着我聊起,他们也是上海人,原住徐汇区,迁居这里多年了,老乡相见,分外亲切。

晚间,当地招待鱼宴。当地鱼塘密布,村民以养鱼为生。近十张圆桌上用大脸盆装着鱼段,奶白色的鱼汤诱人食欲,各人用刀叉勺子各取所需。原来这鱼宴尽是吃鱼,毫无其他食品,吃饱为止,我不由寻思,这是我一生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品尝鱼宴罢。


说是赴岭南参加棋事,实际多是享用美食。人说“食在广州,厨出顺德”真乃货真价实……岭南过年印象,不曾忘却,我十分珍惜一晃而过的岁月,感恩一见如故的缘分。是以记之。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陈日旭

编辑:张 理

责编:廖且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