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生活在将近2000年前的中国历史人物,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在对他顶礼膜拜。
他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之高,简直是让人惊叹,甚至老外根本就没办法想象,为什么一个将近两千年前的人物竟然能够有如此魅力,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事迹那是太多了,三顾茅庐,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草船借箭,火烧联营,托孤白帝城,六出祁山,诸如此类的故事,典故,演绎不胜枚举。
虽然有一些是后人做了文学改编,把一些本没有发生过或者是别人身上的事迹,强安在诸葛亮的身上;
但至少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对于诸葛亮都是很崇敬的,以至于希望他能够更像神,而不是人。
以至于时至今日,连诸葛这个姓,都好像比其他姓聪明一些。
为什么自古以来,诸葛亮的形象能够如此深入人心呢?
其实有两个原因,让诸葛亮的形象变得非常高大。
其一:古代帝王最喜欢什么样的臣子?
其实,诸葛亮的事迹能够传唱至今,跟古代历代封建王朝不遗余力的褒奖和宣扬,有分不开的关系。
为什么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对诸葛亮垂青有加呢?其实就在一个忠诚二字。
后世,人们不但对诸葛亮非常推崇,其实对于关羽和张飞同样非常推崇,尤其是关羽,被称之为武圣,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地方都有关帝庙。
而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就是对刘备非常忠诚。
古代的帝王,最疑心的无非就是有人觊觎帝王宝座,所以,能够得到一个聪明,能力强大,关键还死心塌地跟着皇帝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历史上有太多的功高盖主的案例,比如霍光,为汉昭帝的上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正因为他作用太大,所以满门抄斩,被皇帝杀的片甲不留。
再比如岳飞,后世人人称之为英雄,唯有宋高宗对他忌惮的不行。
生怕他真的把金国给灭了,到时候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皇帝回来了,听谁的?
再者一个能够杀穿金国的大将军,又岂是赵构这样的人能够轻松驾驭的,所以,岳飞也就被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甚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是实打实的从战争中捡了一条命回来的;
按理说对于军队的控制权可以说相当稳固,但饶是如此,明朝的开国功勋能够善终的也屈指可数,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过一劫。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的帝王,对于大臣,都是处于一个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他们既想获得良臣的才干,又担心大臣的能力太强,到最后自己被干掉。
我们回头来看诸葛亮,就会发现,诸葛亮这样的人,简直是所有帝王的梦中良臣。
刘备在的时候,诸葛亮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但给了刘备极其正确的战略架构,更是把刘备手下的所有文臣武将和士兵,做了最大限度的安排;
让这只在三国中并不算顶尖的战力,发挥出远超自身能力的战力。
不但入川占据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关键是一跃让刘备集团成为三足鼎立的最后一块版图。
这个能力,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是极其顶尖的。
诸葛亮是一个能人,而且是大能。
关键的是,如此大的本事,竟然还对刘备父子极其忠诚,这里有这样一个典故,就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
《三国志》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就这句话,如何看待?
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极端信任,但其实很明显的,即使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也远没有到完全信任的地步。
这句话明显的是对诸葛亮有担心的,刘备一生都打着延续汉室香火的旗号在拼搏,怎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才能,就把江山拱手让人的可能性?
假设诸葛亮真的自取蜀汉天下,那岂不是意味着刘家的天下彻底断送了。
所以,这句话并不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完全信任,恰恰相反,在刘备的心里也是对诸葛亮很忌惮的,如果自己死了,诸葛亮会安心辅佐刘禅么?会不会有异心?
好在诸葛亮是个君子,既然打定了主意辅佐蜀汉,就绝无二话,在刘备死后,他安安心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主之心,见证了一个忠臣的光辉形象。
这才让后世帝王对诸葛亮青睐有加,恨不能自己也有一个有才有德的治世能臣。
但话说回来,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如果真的出现在朱元璋,刘邦这样帝王麾下,会不会能善终?也未可知。
但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忠诚的形象在后世帝王的嘴里,一代一代的被宣扬,甚至是被放大,逐渐让诸葛亮在传统文化中,从一个人的形象渐渐变成了一个神。
诸葛亮确实对于蜀地之人有恩
时至今日,巴蜀一带,还会有些地方有为诸葛亮戴白头巾的习俗,称之为万年孝。
这个就跟前文说到的帝王主动宣扬的不太相关了,为什么现在还有类似的习俗或者是说法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回顾历史,三国时期在各种演绎和史书中的记载,都是很热血和能人辈出的年代,甚至有些年轻人总是幻想自己能够穿越回三国时期成就一番大业。
但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可不是一个好时代,因为,三国是一个乱世,当时,天下四分五裂,各路军阀连年征战。
有这样一个数据,东汉汉桓帝时期,全国的人口还有5000万左右;
但是到了公元221年,也就是刘备称帝,蜀汉建立的时候,一种说法是魏蜀吴三家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90万人,当然,还有另一个说法是770万左右。
不管这两个数据哪个是真的,超过80%的人口在连年征战中丧生才是三国的真实生存环境。
由此可知,在那个年代,能够活着,能够有饭吃,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而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在内政方面,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不同于魏国和吴国,当时的蜀国在诸葛亮的管辖之下,重视民生,鼓励农耕,采用屯田制。
这些做法让蜀汉的国力有所增长,同时,也让蜀汉的老百姓能够相对安稳的过日子。
想想看,隔壁的魏国吴国,经常有人食不果腹,易子而食,又经常因为征战,尸横遍野。
而这面蜀国却风景独好,安居乐业,老百姓怎么会不对诸葛亮感激涕零呢?
事实上,如果当时不是战乱年代,蜀汉能够一统天下,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或许真的可以干出一个盛世。
可惜可叹的是,打仗,很多时候是要依靠实力说话的,蜀汉无疑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方;
这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能力不足,而是蜀汉建立的过程是最艰难的,根本就不具备魏国和吴国经营多年的基础,说白了就是先天不足。
虽然诸葛亮倾尽一切力量提升蜀国的实力,但毕竟底子太差,终究是追不上。
但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统治期间,蜀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能吃饱,不丧命,有尊严,放眼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历史,有几个王朝能够做到这一点?
所以,蜀国的百姓对诸葛亮感恩戴德就不足为奇了。
也正因为诸葛亮在帝王的眼中是治世能臣,忠诚不二,在百姓的眼中,宽严相济,爱民如子,这才让诸葛亮无论是在帝王的口中还是百姓的口中,都如同天神一般,传唱至今。
时至今日,哪怕将近2000年的时间过去了,诸葛亮依然是一座丰碑。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