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年半的休战期内,三国之中,蜀汉的日子是最难过的。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接过来的,是一个烂到骨子里的烂摊子。但对于这个烂摊子,到底烂到了什么程度,现代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概念。
如果用一家现代公司做比较,大概就是创始人忽然去世,给公司留下了千亿外债,还有一个刚上高中的集团接班人。公司主业务急速缩水,公司技术能手几乎全灭,产业工人离职过半。
同行业巨头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且随时准备发起收购。总公司眼看就要资不抵债,宣布破产。下面分公司公开选择独立,并且自己提出要被大公司收购……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CEO,你怎么办?
诸葛亮当时面对,就是这样的烂摊子。
不过,诸葛亮接班之后,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当时的蜀汉,虽然局面糜烂至极,眼瞅着就已经要破产了。但真正核心的问题,其实却只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自身独立性,抵挡住魏国和东吴的收购战。
这个问题,相对其他两个问题来说,其实还好解决一些。
因为此时蜀汉的地盘,已经全具四川盆地的地理优势。对付魏国那边,只要牢牢守住汉中就可以了。而在汉中地区,在这里负责防守的魏延所部,之前并没有参与夷陵之战,战力依旧完好。
而在东吴方面,此时东吴刚刚打完大仗,再加上魏国的威胁,根本不敢再对蜀汉开战。
所以,诸葛亮掌权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联系东吴,双方重新恢复联盟关系。
后来,诸葛亮派了邓芝等人,出使东吴谈判。而东吴那边,同样也派了张温等人回访。
既然双方此时都有重新结盟的意向,这件事,自然很快也就敲定了下来。
第二个问题,则是益州的势力恢复问题。
要知道,之前夷陵的一场大败,让蜀汉失去了几万精锐。中生代的将领校尉,更是近乎直接断档了。所以,诸葛亮掌权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提拔起来一些新人。毕竟,工作就摆在那里,始终是需要人去做的。
很快,在诸葛亮的安排下,秦宓为升任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则是被加封了一个光禄勋。虽然地位依旧很高,但在权力场上却基本等于‘靠边站’了。
此外,那个唯一带着整编军队,侥幸从夷陵战场上撤回来的向宠,也被任命为‘中部督’,直接执掌宫中宿卫,成了刘禅身边的贴身保镖。
这些名字当中,后世最熟悉的,可能也就只有向宠一人了。因为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专门提了他一句。而且,这篇课文还属于语文课本上的背诵科目。
所以,对于那句‘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大家几乎都比较熟。
不过,向宠这个人后来在史书上,记载其实还真不多。虽然当时他很受重用,但后来他却很少参与重要战事,长时间负责在中枢保护刘禅。而等到诸葛亮去世以后,没过几年,他就因为外出平叛,直接死在前线了。
总之,经过诸葛亮一番操作之后,蜀汉集团出现了很多新面孔。同时,在诸葛亮的积极恢复下,蜀汉开始积极生产,囤积粮食和军用物资。并且重新开始征召士兵,训练新的军队,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而通过这一系列事情,诸葛亮也彻底抓稳了蜀汉的大权,甚至可以做到大权独揽。而那位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就只能被诸葛亮暂时边缘化了。
至于第三个问题,则是地方叛乱问题。
和前两个问题相比,这个问题,当时其实最让诸葛亮头疼。
在刘备去世之后,益州、越嶲、牂牁三郡,全部就地造反,声势非常浩大。
对于这场叛乱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现代绝大多人其实都没有直观感受。但如果拿一张当时的地图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三个郡的地盘,几乎占据超过当时蜀汉领土总面积的四成!
虽说这三个郡,都属于那种人口相对较少的郡。而且,这三个郡内部地形,也大多都是山地,里面生活也都是一些部族。当时四川盆地最核心的平原地区,以及通往四川盆地的关键通道,都还掌握在蜀汉政权的手里。
但即便如此,那依然还是三个郡!
而在诸葛亮刚刚接手蜀汉政权的时候,对于这个三个郡的叛乱,诸葛亮虽然有心平叛,但却无能为力。他必须集中一切资源,优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于是,直到刘备去世近两年之后,公元225年春天的时候,诸葛亮这才真正带兵出征,南征平叛!
这是诸葛亮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独自领兵。
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更像是当年萧何和张良的集合体。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备都只是把他留在了后方负责内政。
所以,这次南征平叛,其实才是诸葛亮真正独自领兵的开始。
而接下来,随着战事开启,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战绩,告诉了大家一件事。一个后世所有人都知道,但当时很多人却不太知道的事情。
‘其实,我也很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