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医院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个好的医生。
撰文 |陈朝阳
来源 |医学界智库
“去年进博会期间,蔡司全球总裁专程来我们医院参观访问。”这件事让郭海科备受鼓舞,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医院在眼科领域的专业能力获得了业界认可。
郭海科是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不过,相比院长的头衔,他更愿意强调自己的医生身份。郭海科一直认为,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发展方向都是要回归医疗,优秀的医院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个好医生。
从公立医院大专家到社会办医院长,担任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这7年,郭海科做了许多和其他非公眼科医院发展截然不同的事情:花大力气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不打价格战;不扎堆挣钱的消费医疗项目;围绕常见病与多发病,将服务做深、做精、做极致。
作为专家管院的代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深耕医疗技术、品质和品牌。在郭海科治理下,医院完成了从单纯诊疗型机构到学院学术型机构的转变,进入了造血式发展新阶段,为社会办医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范本。
郭海科院长
当一名“纯粹”的医生
郭海科是中国白内障诊疗领域的领军人物,担任上海市卫健委眼科质控专家组委员、上海市眼科学会委员及白内障学组组长。
1992年,郭海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在校时,郭海科师从中国工程院首位眼科院士李绍珍。李绍珍院士主要从事白内障病因研究和临床手术治疗,郭海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白内障领域。
李绍珍院士(左一)与郭海科院长
郭海科从事眼科30余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和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等,是国内人工晶状体眼视光学研究的发起人之一。
郭海科也是目前我国进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量较多的医生,致力于中国白内障手术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推动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技术和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开创了国内屈光性白内障的先河,倡导白内障手术必须引入“屈光”概念,要求尽可能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一站式解决白内障、老花眼和近视,使患者获得清晰的视觉。
眼科专家身份之外,郭海科也是一名医疗管理者。他历任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不过,繁杂的行政工作占用了郭海科不少时间,他坦言自己更希望当一名“纯粹”的医生,把更多时间留给临床、留给患者。
7年前,郭海科教授选择走出体制,加盟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为华厦眼科旗下医院)。
眼科学科的发展高度依赖新材料、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得益于体制机制的灵活,非公眼科医疗机构在新设备引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近年来,一批眼科领域大专家走出体制加盟社会办医,寻求职业新发展,在诊疗上实现更多突破和可能。
“只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被行业、社会、患者需要,就会获得认可,不在于你在什么平台。”郭海科说道。
一家期待突破“瓶颈期”的医院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是一家老牌眼专科医院,成立至今已经22年。
7年前,郭海科北上,成为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滩,“二次创业”并不容易。刚接手医院时,郭海科坦言,对医院发展有新的期待。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当时的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已经在上海扎根15年,具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过在郭海科看来,医院没有真正的“生命力”。
“医院位置比较偏,房子比较老,市场营销活动多,学术学科建设规划少,没有大的专科专病,与行业交流互动也比较少。”
长期在公立医院工作,郭海科深知医疗机构往上走、往远走靠什么。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正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华厦眼科集团也期待郭海科的到来能给医院带来改变。
“医疗机构之间既有合作也会有竞争,因为医生和患者都会用脚投票,如果当时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不觉醒、不改变,可能走不到今天。”郭海科教授表示。
如何当好这个院长?
如何实现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转型发展?郭海科想得非常明白,那就是回归医疗本质,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打造专科专病品牌,形成医院真正核心竞争力,铸造医院发展的“护城河”。
“用医生的理念去管理学科、运营医院,抓好规范、质量、技术、学术,促进医院良性发展。”担任院长这7年,郭海科除了做好对内发展方向把控之外,更积极赋能行业,让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走出去”。
他牵头举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诊疗规范和新技术研讨会》,每年举办9-10期屈光白内障相关内容的培训班,学员除了来自上海市民营和公立医院的眼科同仁,还有全国各个省份的眼科同仁,培训班还走出上海,走向全国。
同时,以郭海科为核心的“和平视界网络学院”平台,打造线上课堂,让更多的眼科医生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共享宝贵知识与经验,共同推动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
郭海科认为,疾病是复杂的,同行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纯粹”的,任何一家医疗机构长期发展都离不开同行之间互动和交流,关起门来做不好医院。
他觉得上海是个很好地方,上海的医疗人让人敬佩和尊重。
“来到上海之后,我很快就融入眼科大家庭,上海的眼科同行认真、开放、包容,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举办的学术活动,同仁们参与热情很高涨。”
围绕“未来眼科”进行转型
7年之后,郭海科认为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目前,在非公眼科医疗机构中,以近视屈光手术为主的消费医疗成为主流,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以眼科疾病诊疗为主,打造出白内障及老视、屈光手术、眼底病、斜视及小儿眼病、青光眼专科等品牌专病专科。
除了服务好周边患者,上海和平眼科医院40%患者来自市外。眼科头部器械设备公司也纷至沓来,将医院作为重要的行业学术教育培训合作伙伴。
常见病、多发病领域,如何打造差异化?在郭海科的带领下,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追求细节的“极致”、服务的“极致”、设备的“极致”。
郭海科介绍,眼科是十分精细的领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高质量眼科医疗服务依旧是稀缺资源。
“眼科学科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专业越来越细化,一个合格的眼科医生除了学科底子宽之外,还要对某个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关注新技术发展,交叉融合才能做到极致水平。”
以白内障领域为例,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现阶段的白内障诊疗技术和患者需求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目前,白内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方面,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另一方面,许多白内障患者并非单纯患病,而是同时伴有散光、近视、远视、糖尿病引发的眼部病变等多种问题。与之对应的,患者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他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手术实现复明、“看得见”的基本要求,而是期望能一并改善近视、老花、白内障等多种视觉困扰,达到 “看得清”的更高标准。
此外,手术设备、手术技术、3D数字导航等不断推陈出新,对医生、医疗机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逐步普及,传统诊疗手段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必将推动屈光性人工晶体置换术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就要求眼科医务人员在专业领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一名眼科专家,郭海科早已敏锐察觉到眼科诊疗发展的变化,他认为,不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应该围绕“未来眼科”进行转型。
2024年11月21日,在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第十一届管理年会上,郭海科获得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优秀管理者”称号。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这7年走的路是对的,我们始终要清楚地知道医院的本质是什么,明白学科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患者需要的医疗服务是什么。”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