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半淞园路街道的“徽宁—普育西路”街区迎来华丽蜕变,“一街一路”正式开街亮相。漫步其间,满目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崭新景象,街区的宜居指数直线飙升,为居民们开启了全新的美好生活篇章。而在这片焕新的街区之中,一堵粉色的墙体格外引人注目,引得过往市民纷纷驻足停留,它便是街道精心为社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老年认知友好墙面。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这一墙面旨在为老年人营造一个集艺术、音乐、游戏与怀旧氛围于一体的互动天地,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助力他们激发自身潜能。它由四个独具匠心的墙面组合而成,各显神通。
首面墙聚焦社区艺术与情感纽带,精美的社区元素绘画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巧妙训练老人对画面元素数量及特性的记忆,为后续挑战悄然埋下伏笔;第二面墙开启声音与音乐的奇幻之旅,老人们在此可以参与趣味传声筒游戏,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或是依据音乐记忆区的提示,重拾那些熟悉的旋律,轻轻哼唱;第三面墙则带来机械与运动的无限欢乐,转动方向盘,观察奇妙的机械模型,尽情享受机械运动带来的别样乐趣,手部与眼部的协调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第四面墙主打认知挑战与怀旧记忆,通过短时记忆回溯首面墙的图画元素,一场脑力的激情碰撞就此展开,还有别出心裁的认知障碍科普小知识翻翻乐,正面出题背面解惑,在趣味互动中促进老年人听觉、触觉的多元刺激,强化社交互动,提升音乐感知力,全方位激活大脑多个区域,让认知能力与记忆力稳步提升,情感共鸣与社区归属感也愈发深厚。
凭借精巧的设计、斑斓的色彩以及丰富的功能,这堵粉墙迅速蹿红,成为社区老人们的新晋打卡胜地。实际上,它仅仅是半淞园路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创建工作中的一个精彩缩影。要知道,认知障碍作为一种因脑部受损或患病引发的渐进性认知退化病症,如同隐匿的 “健康杀手”,悄然影响着老年人的记忆、注意力、语言表达、计算、抽象思维、情绪及行为等诸多能力,严重危及身心健康。尤其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而言,每增长五岁,患病风险近乎翻倍,已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
半淞园路街道地处市中心,社区形态别具一格,人口密度高、小区类型多样、设施成型较早但配套服务资源相对丰富,且至今仍持续面临人口流入。作为典型的居住型社区,这里60周岁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多达3.5万人,占比高达35%。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升社区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半淞园路街道紧紧围绕 “五边形”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 “三色半淞” 美好蓝图规划,深入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创新性推出 “淞缘老小孩计划”,倡导全社会像呵护孩童成长一般关爱老人变老的过程,携手守护老年人珍贵的记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半淞园路街道多管齐下,全力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送去温暖与关怀。线上,依托2020年开发的 “云上养老” 综合运用平台,面向3.5万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并顺势设立认知障碍友好服务专区,将认识科普、预防技巧等一系列知识服务一站式集齐,让老人足不出户便能轻松获取所需;线下,以 “徽宁路普育西路” 美丽街区为依托,巧妙融入认知友好元素,醒目的标识、温馨的标语、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随处可见,为老人在家门口搭建起思维锻炼的 “健身房”。与此同时,充分挖掘现有养老阵地潜力,对其进行升级改造,长者照护之家增设专业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同的日托中心也各展所长,迎勋中心深度融合医养资源,瞿溪新村日托创新性引入非遗文化,社区长者食堂更是别出心裁地开展公益活动,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在家庭支持维度,独具匠心地推出 “1 + 2 + X” 福袋。其中,“游戏宝盒” 凭借认知友好地图游戏,助力老人加深对养老场所的记忆;两本精心编撰的手册分别从专业角度为照护者提供悉心指导,帮助老人深入了解认知障碍;“X” 分级分类服务包精准聚焦老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为认知障碍中高风险家庭慷慨提供补贴、绿色通道等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
在资源整合方面,街道广聚合力,成立 “友好单位联盟”。一方面,实施 “老年精神健康关爱计划”,搭建社工站与关爱点,为老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定制 “记忆守护保障计划”,携手打造创新保险模式,为患者撑起高额保障的 “保护伞”;此外,还频繁举办集市、开展开放日活动,大力科普知识、全方位展示服务,力求让社区老人的生活充满温暖,尽享尊严,持续完善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体系,书写关爱老人的动人篇章。
记者 / 盛寅敏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盛寅敏 半淞园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