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受聘为长城保护员,密云区田庄村村民石自志的每个假期都不轻松,他负责巡护的吊马寨、三角城一带虽知名度不高,但长城遗存丰富,巡查一轮需徒步30多公里、用时10多天……2025年的春节假期,石自志依旧进山巡查。正是长城保护员们不断从现场发回的一手信息,为长城的本体监测、文物普查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正月初三巡查吊马寨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北京没有刮大风,极利于进山巡查,石自志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天气。上午10时许,他驾车从田庄村出发进入水石浒沟,蜿蜒行进约两公里后,接下来的山路无法通车,石自志乙巳蛇年的第一次徒步巡查就此开始。
通向吊马寨的沟谷
水石浒沟涧深谷狭、高山耸立、人迹罕至。石自志背上食物和水、佩戴好工作证、手持镰刀开路,一条名叫黑豹的牧羊犬忙前跑后与之相伴。步行数百米,一座古堡出现在沟涧东侧的山坡上,文保牌提示此地为“吊马寨城堡”,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吊马寨城堡
在明长城体系中,吊马寨的知名度不高,却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此城堡坐东向西依山而建,背靠险峻的酒漏子山,城墙主体由大块毛石砌筑,西墙南、北各开一门洞,城门拱券为青砖码砌。石自志沿登城小径拾级而上,沿途发现一块散落城砖,随手抱起放在城门洞前。今年,文物部门计划对吊马寨城堡进行抢险加固,石自志搜集的城砖,很可能会派上用场。
石自志发现一块长城砖
随后,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石自志通过南侧门洞步入城内,眼前是残垣断壁、灌木丛生。“我2020年成为长城保护员,才知此城名为吊马寨,而当地人都称其为小城。”据石自志回忆,小城曾是水石浒村下辖自然村,因明代在此修建城堡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城内住有7户人家,1976年发生洪涝灾害,冲毁了周边道路,此后城内村民陆续迁出,后逐渐荒凉。
俯瞰吊马寨城堡
“若非水石浒村受灾迁出,巡查长城的任务也不会交给我所在的田庄村。”石自志边说边从怀里掏出手机,进入长城巡查系统,拍下吊马寨北侧城门淤积的泥土。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按照巡查要求,长城保护员在每个点位,要从不同角度拍摄并上传8张照片,发到系统里的图片不能模糊,以便文物部门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测。
拍照记录
巡查全程需徒步30公里
吊马寨城堡规模不大、等级不高,其在长城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据《密云城堡踏勘》一书作者高文瑞介绍,明代,密云军事上属蓟镇管辖,蓟镇分东、中、西三协,其中西协距京城最近,下辖墙子路、曹家路、古北口、石塘路,这四路中又以古北路为重,在漫长的防线上布有重兵,而吊马寨恰恰地处兵家必争的古北路。
吊马寨城堡南侧门洞
根据就近原则,石自志负责巡视密云区高岭镇的两座城堡、两处水关遗址、12座敌台和3段边墙,这一区域的巡查任务并不轻松。
石自志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负责巡查的12座敌台,分布在不同的山头上,地理位置险要,仅少数几座敌台有边墙连接,这大大增加了巡查难度。以385号敌台为例,巡查一次需往返徒步7个小时。而每月进山巡查12次、总计徒步30公里以上,才能覆盖到上述所有点位。
吊马寨西侧敌台
由于多数敌台没有边墙连接,石自志开辟了不少巡查路径。“这些上山小路有的是明代修长城运料、士兵登城的故道,历经数百年多数路径漫漶不清,但经过我一次次地踏勘,又将这些古道踩了出来。”石自志骄傲地说:“无论是文物部门实地调研,还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了这些积累,我经常会为其当向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来自工作群的蛇年问候
1月31日这一天,除了巡查吊马寨城堡,石自志还计划走访393号敌台,这座敌台修筑在吊马寨西侧的高山上。
石自志沿小径迂回攀升,越是接近敌台、坡度越大,在距敌台约10米处,他在一块山石上坐定,边擦汗边用手机拨打电话,将自己的位置汇报给家人。“吊马寨地处深山区,沟谷中没有手机信号,但只要向山上攀爬,信号会逐渐恢复,我会适时向家中报平安,以免他们担心。”石自志说,他每次进山巡查前,也会将行程安排告知家人。
打电话报平安
短暂休息中,石自志不忘打开“密云长城保护员微信群”。春节期间,来自密云各镇的长城保护员互发拜年信息,让工作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据了解,2019年,密云区文旅局从全区聘用了57名长城保护员,每人每周至少三次到长城上对所分管的长城本体、附属设施及其周边历史环境、风貌、长城保护标志进行巡查,他们的脚步能覆盖到密云明长城的所有遗产点,成为长城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长城保护员相互拜年
下午2点,石自志经过近1个小时的攀爬,到达393号敌台时发现,由于活动量大,藏在外裤里的护膝已滑落至脚踝。说起这一双护膝,和石自志三年前的一次受伤经历有关。2022年7月的一天,他独自去392号敌台巡查,由于雨后地面湿滑,他不慎从山上跌落,多亏一棵树把他接住,但造成其右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医生叮嘱他进山巡查一定要绑上护膝、做好自我保护。
黑豹与石自志形影不离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巡查路上,同行的牧羊犬黑豹一直和石自志形影不离,就像一位忠实的伙伴。石自志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今年已经56岁,独自在山里巡查难免孤单,偶尔还会遇到野猪和蛇。黑豹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它是当地扶光丰谷园区的工作犬,体能充沛、性格温顺,园区负责人见他巡长城很辛苦,就让黑豹和他做伴,还能驱散一些野兽,以此支持长城保护事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