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刘静怡、上海市肺科医院胡洋)刚过大年初一,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就踏上了返程的高铁。“过年期间的日常,也是同样繁忙。”春节独自看病的肺癌女患者、照顾住院丈人的女婿……在社交平台,胡洋记录下这些春节期间的见闻。年年岁岁,昼夜轮转,无论是患者和医生,都期待能够过好一个平安、健康的新年。以下是胡洋医生的讲述:


胡洋(右一)为患者家属分析病情。受访者供图

正月初一早上六点,天色蒙蒙亮,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香还未散尽,如同往年一样,我踏上了从老家回上海备班的高铁。

过了除夕和初一,我就得备班了,这大概是每个医务人员都熟悉的“春节日常”。虽然不用到岗,但如果有事,我得在一小时内赶到医院。冬天是医院繁忙的时节,尤其是呼吸科。甲流给各个医院带来不小的压力,很多医院人满为患,为了应对病人增加的情况,病房安排了“多线值班”。

春节,对每个中国人都有特别的意义,但对许多患者来说,治病刻不容缓。年前一个下午,门诊临近结束时,一位60岁的女患者气喘吁吁地冲进来。2024年,她确诊晚期肺癌,治疗持续两个月后,效果开始下降。如今要做化疗,但她气喘的症状愈发严重,怀疑自己感染了,只好踩着工作日的尾巴,赶紧来到医院。

从胸部CT上看,肿瘤直径比较大,可能存在感染。如果先不化疗去抗感染,有可能会错过化疗窗口期,而春节假期会让治疗拖延更久。我听她讲了半个小时,帮她分析利弊,她最终决定先抗感染治疗。这意味着,过年期间,她还要频繁来医院输液。

其实我心里清楚,疾病控制不佳,先化疗还是先抗感染,最终结果可能区别不是很大。但我不忍直接点破,只能默默目送她的背影,心中祝愿她少些痛苦。

还有不少患者,只能在医院度过这个春节。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显得尤为珍贵。就在春节前几天,病房住进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感染。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但为了安全起见,家人还是决定留在病房过年。

照顾老人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家属,熟悉了才知道,他是老人的女婿。这位家属心细、周到,把老人全身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次我查房,都闻不到什么异味,这非常难得。我想,如此细致的照料,亲儿子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医生过年和普通人不大一样。我的手机里有6000多位病人的微信,一些互联网问诊软件上,也时常有人咨询。一到春节,除了拜年的信息,还有许多患者求助。虽然放假了,病毒可不管这个,刚刚还有一位家属发信息,家人发烧一周了,输液不起效,询问我应该怎么办。

病毒不过年,医生也不能“停歇”。还有很多病人疾病缠身,无法安心过节,即便住进医院,患者仍会面临种种不适,作为医生,我尽量想办法帮他们解决、指导。这种日子里,医生的帮助大概更加重要。从医多年,这样过节早已成为习惯,未来,我也会一如既往这样做下去,让大家在传统佳节里多一份安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