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手机厂商们集体回归直屏,vivo X200、OPPO Find X8、荣耀Magic7等一众旗舰,全都从前代的曲面屏回到直面屏。屏幕形态的变化,带来了另一项熟悉又陌生的较量:窄边框。
2024年9月,苹果iPhone 16 Pro正式发布,得益于全新封装技术的加持,其边框最窄处仅1.44mm,成为史上边框最窄的iPhone Pro;仅隔一个月,OPPO Find X8凭借1.45mm的极窄边框记录,几乎与iPhone 16 Pro打成平手。但时隔十余天,小米15以1.38mm窄边框刷新了2024年整个手机市场的极窄边框记录。
(图源:Apple)
手机厂商们对极窄边框的探索还未停止。微博数码闲聊站透露,目前已有2K+LIPO窄边框方案出炉,即刷新高分辨率下窄边框参数的新纪录。不得不说,随着直面屏的回归,窄边框已经成为视觉、手感上的一大重要指标,而新技术的加持下,极窄边框还能「卷」到何处?我们能在短期内看到「无边框」手机的到来吗?
新技术落地,比窄更窄的边框来了
屏幕封装技术,简单来说,是一种将驱动芯片、电路连接和显示模组紧密集成的制造工艺。它主要负责两项指标:屏幕边框的宽度和屏占比的高低。当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边框越窄,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就越高。在直面屏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极窄边框带来的优秀握持手感也是用户们所追求的。
然而,屏幕封装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诸多技术难点。首先是空间极限的问题。在极窄边框设计中,驱动芯片、电路布线与显示面板的布局必须精密到极致,每一毫米的优化都很困难。
(图源:小米)
在功能手机与智能手机的初期,COG封装技术是当时最主流的屏幕封装技术。它的优势是技术成熟,精度要求不高,直接在屏幕玻璃基板上封装驱动芯片,技术成本也更低。而在iPhone X时期,苹果引入了COP封装技术,这项技术与柔性OLED面板可弯曲的特性结合,能进一步缩窄屏幕边框,尤其是下边框,这也是iPhone能坚持做到四边等宽的秘密。
在iPhone 16 Pro上,苹果首次在手机产品线上尝试了LIPO封装技术。简单来说,LIPO封装技术通过优化显示驱动芯片和电路布局,将屏幕边框宽度压缩到极致,甚至接近实现物理或视觉上的「四边等窄」。
(图源:Apple)
传统的COG和COF封装技术通常将驱动芯片放置在屏幕边缘,导致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容纳芯片和信号布线。而LIPO技术通过将芯片进一步折叠或隐藏在屏幕后部,减少了对边框的空间占用,节省的空间能给屏幕边框留有足够的空间收缩,做到极致的窄边框。另外,LIPO采用了更高密度的连接设计,显著减少了信号传输通道的数量和长度,从而缩小了边框宽度,同时保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高速性。
也就是说,LIPO封装能让边框变窄,但也不容易造成丢失触控信号和减弱传输速度的情况,在游戏、快速滑动等高灵敏触控场景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不过,无论是iPhone 16 Pro、小米15、OPPO Find X8还是荣耀Magic7,这些率先用上LIPO封装技术的旗舰机型们,几乎都没有使用2K分辨率的显示面板。相对而言,高像素面板对封装技术的精度要求更高,例如边缘像素排列不均匀,导致显示亮度或颜色偏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不足,影响边缘显示效果等。
(图源:小米)
因此,在LIPO封装技术已经逐渐在旗舰机型上应用后,下一步就是要开拓高像素面板与大屏面板的应用,比如数码闲聊站透露的2K分辨率6.8X英寸显示屏,这可能会是接下来影像旗舰的标配。
「无边框」手机,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早在2015年,努比亚就在Z9上实现了视觉上的「无边框」,但由于LCD材质不可弯折的特性,即便是应用了时下最先进的边框控制技术和独特的光学折射设计,也没法避免极窄边框带来的问题。次年,小米MIX的到来,首次实现了三面无边框效果,也正式让智能手机进入到全面屏时代。
为何手机厂商都在追求极致的窄边框效果呢?
首先,极窄边框能够显著提升屏占比,带来更强的视觉沉浸感。比如,小米初代MIX带来了91%的屏占比,而十年过去,小米15的屏占比已经达到94%。别看进步似乎只有3%,但视觉效果已经云泥之别。在消费者眼中,高屏占比意味着更现代化、更高级的产品形象。
其次,极窄边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高端机型的标志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对手机外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边框宽度成为判断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在旗舰机型中突出差异化,各大厂商都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更先进的封装技术,力求在视觉效果上超越对手。
(图源:OPPO)
小米为了让小米15的窄边框能达到惊人的数字,不仅用上了成本较高的LIPO封装技术,还专门定制了全新的封装材料,甚至应用AI技术定制封装参数,这才使其做袋1.38mm的极窄边框。
在未来,手机边框越变越窄一定是趋势,但真的实现科幻电影中的「无边框」手机的设计吗?
实际上,假如不考虑使用、耐用的问题,无边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正如小米15、OPPO Find X8、iPhone 16 Pro这类采用了LIPO封装技术的机型,只要在封装材料上做出优化,一定能做到更窄,甚至是只留下一块屏幕。
什么是「无边框」手机普及的拦路虎?
但就目前而言,完全无边框并不是单纯依赖封装技术就能实现的。显示模组仍需要驱动芯片和排线支撑,即使柔性基板可以部分隐藏这些组件,物理边界的存在依然无法避免。此外,边框在当前手机设计中不仅是视觉上的存在,还承担着保护屏幕的作用。没有边框的屏幕在跌落时更容易受损,耐用性成为需要克服的现实问题。
即使这些技术难点得以解决,量产化和成本问题仍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如今,能够实现极窄边框设计的封装技术大多集中在旗舰机型上,且高分辨率屏幕基本还没有采用LIPO封装技术,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问题。
(图源:Apple)
可话说回来,无边框手机固然在视觉上令人震撼,但消费者对这一设计的实际需求如何?在高端机型中,极窄边框已经成为品牌展示技术实力的核心竞争点。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边框的存在并不总是负担。适度的边框宽度可以减少误触,同时提升耐用性,尤其是在当下手机厂商都在追求耐摔、耐用,极致的防水和抗刮擦的情况下,相信多数消费者都不会愿意降低防护性去换那0.X毫米的窄边框,除非有两全其美的方案出现。
在直面屏回归的浪潮下,手机厂商很难去探索极窄边框之外的提升视觉效果的方案,毕竟直面屏不同于曲面屏,几乎无法通过光学来制造视觉差,形成视觉上的「无边框」手机。但随着封装技术的提升、新封装材料的应用,无边框手机也一定会与我们相见,小雷相信,这一天一定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