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市的中心位置大十字一带,有一个名为“达德学校旧址”的公交站,很多初来乍到的新贵阳人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学校”旧址是在何方。原因是这个达德学校旧址这两年都在维修,我们也不可能看到他的庐山真面目,在2020年初,旧址维护好之后,正式对外开放,参观人员只需带好身份证,就可免费参观。
咱们这次就来聊聊达德学校的前世今生,让更多人能了解这个位于城市心脏的“老古董”。达德学校旧址在元代时期,就已经修有庙宇。当时修建的庙宇称之为‘南霁云庙’。云庙自然是先辈祭祀神灵之所,在明、清两朝都有过多次翻修和增修。云庙规模越来越大之后,后来经过改建,名字也改为了“忠烈公”。
这座庙宇之所以称为学校,要从清光绪年间说起。在光绪27年,贵阳进步的民主人士合力创办了达德学校,校址就设立在忠烈宫,而且后来还增办了中学,到了民国之后,女子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多地也开设了女子学院,达德学校也在1925年时设立了女中部。也是因此,达德学校成为了著名的私立学校。
除了是历史名胜以外,达德学校之所以能够这么出名,在高楼环视的市中心还有一席之地,是因为这里也是缅怀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说到这还得要从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共产主义者王若飞说起。王若飞1896年生,贵州安顺人,是共产主义先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1946年,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为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王若飞在读书时期,是在贵阳达德学校读书的,而且后来成为了达德学校的小学教员,在此期间,王若飞积极参与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大事。由此看来,便可知达德学校是一面贵阳民主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意义的这么一个地方。在纷繁复杂的旧社会中,能够扛起这面斗争的大旗,是值得让后人所熟知的。
达德学校因为经过多次大修,里面的文物也在时光长河中被侵蚀的所剩无几,但是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圣地,那一份沉静内敛的气质依旧没有改变,若是想要了解贵州近代教育的历史,达德学校旧址是一个必来打卡的地方。除了能够找到历史的痕迹,相信也能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