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突飞猛进大有一副颠覆产业格局之势;当由上汽首提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最终在整个行业内遍地开花;当华为、小米这些新质生产力强势挑战固有的秩序,频频与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不少汽车国企传出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上汽集团,这个曾经引领中国汽车产业改革整整40余年的行业龙头,到底怎样才能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


18年第一的故事仍在继续

时至今日,到底2024年谁是销量冠军,不同的视角充斥着舆论场。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上汽集团批发销量为401.3万辆,而比亚迪公告的销量则为427万辆,比上汽集团多出20多万辆。由此,很多人认为上汽集团已经丢掉了销量第一的宝座。但这个视角实际上并不完全客观。根据不同企业公布的实际交付量,上汽集团2024年全年终端交付量是463.9万辆,比比亚迪多出约40万辆。这意味着上汽集团仍是2024年中国销量第一的车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多个方向上,上汽集团的成绩非常亮眼,一个是自主品牌、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海外出口。根据官方信息,上汽集团2024年自主品牌终端销量达274.1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60%,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137万辆,同比增长30%,创下历史新高;海外终端交付量达108.2万辆,同比增长2.6%。同时在受到欧洲反补贴调查的不利影响下,仍然在当地实现了销量上涨,1-12月MG品牌在欧洲市场累计销量达24万辆。这意味着,在形势看起来不那么好看的2024年,上汽集团在自主、新能源和出口这三个方向上,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在自主品牌方面,荣威飞凡、MG 全年零售突破 81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特别是 2024 年 12 月,荣威飞凡零售环比劲增 23.3%,实现六连涨;MG 零售同比劲增 12.7%,环比跃升22.5%,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智己汽车全年销售 65505 辆,同比劲增 71%,累计交付量突破 10万辆。不仅如此,智己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一骑绝尘,领航高阶智驾,IM AD 无图城市 NOA 已开通并推送全系车型,还发布了 “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 L2、L3、L4 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驾驶体验。

合资品牌板块方面,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 120 万辆,其 “油电同进”“油电同智” 战略成效显著。新能源车型持续发力,销售突破 14.3 万辆,同比增长 12%,在合资纯电阵营中独占鳌头,同时夺得燃油车市场单一品牌冠军与合资新能源头牌,展现出全面发展的强劲实力。上汽奥迪全年累计销量达 43220 辆,新车交付量增长 70%,并全力推进网络渠道布局,销售网点已突破 220 家,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版图。上汽通用全年累计终端销量 67.3 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合计 104,905 辆,同比增长 56%,在主流合资车企中新能源渗透率位列第一。自 2024 年第三季度起,随着主力新车的密集升级换代,以及灵活高效营销策略的实施,上汽通用终端月销量实现六连涨,市场表现企稳回暖,第四季度公司利润成功回正。

与之相对应,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22日,上海宣布,2024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成为中国首个经济总量超5万亿的城市。而上汽集团正是镶嵌在上海这一五万亿生产总值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这个视角来看,上汽集团领头羊的故事远未结束。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大乘用车品牌建设和智电核心技术发展为抓手,‘销量上规模、创新提能级、合作再深化、管理更集成’,开创新局面、争创新业绩、不负新时代”,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不久前发布的新年贺岁致辞中表示。


合资的路还能走?从“旧合资”到“新合资”

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从合资经营到自主向上,整整花了40年之久。这40年当中,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完全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高度一致,并最终对整个产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向中方提出了“中外合资”的合作构想,小平同志大笔一挥,“合资经营可以办”。由此,中国汽车“合资”的步伐,随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滚动向前。

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如北京吉普、上汽大众等,正是成立于那个年代。可以这么说,“改革”,——体现在汽车领域,也即与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合资合营,是那个时代唯一的路。正是通过“合资经营”,中国的汽车销量才得以在2009年跃升到全球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正是通过合资经营,中国汽车产业才学会了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管理和营销理念等,建立起了高度完整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为后续一系列中国自主车企、自主品牌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有了这个“合资经营”,才有了今天的比亚迪、吉利和长城等一系列中国汽车企业中的佼佼者,才有了像华为、小米汽车这样的汽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翻写新篇章;才有了包括上汽集团旗下核心技术高度自主可控的智己品牌、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等品牌的强势崛起。


自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不少“老合资”成为了历史或逐渐式微,但同时也有不少“新合资”纷纷涌现。例如百年豪华品牌德国奥迪与上汽在电动车领域的“反向合资”,例如大众汽车与小鹏,斯特兰蒂斯集团与零跑的“新合资”等。

以上汽奥迪为例,早在2023年,上汽集团宣布与奥迪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研发,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这在所有的国有汽车集团中是第一个。


甚至,有了上汽集团“智电技术”的加持,奥迪不再执念于其传统的四环标,宣布采用全新的“AUDI”标识。这在中国汽车工业“合资经营可以办”的40多年的历史中,能够让外方放弃传统标识的,上汽集团是第一个。
根据上汽奥迪最新的产品规划,其2025年将推出两个重磅车型,一款是AUDI E,另一款是上汽奥迪A5参数图片)L Sportback,而上汽奥迪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比上年翻番。上汽奥迪这种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反向合资”的全新模式,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全面崛起。
上汽集团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时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底蕴,将有力支撑自主品牌业务持续向上突破,并实现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赋能。

公开信息显示,近十年来,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近1500亿元,获得了26000余项有效专利。目前,涵盖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七大技术底座”全面跃迁升级进入2.0时代。

从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到上汽集团旗下合资企业的坚韧,上汽集团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汽车国企。


进入2025年,“深化改革”成为了上汽集团非常重要的前进方向。这种与国家政策方针高度一致的企业方针,也告诉世人,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汽车国企,其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远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者的步伐不会停歇。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足’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气神,共绘’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新年贺辞中这么描述2025年的工作方向。

旧的时代正在离去,新的时代已经开启。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进而有为,这是上汽集团在2025年所作出的新的承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