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寻诗的故事,也是一段诗坛佳话。1961年11月6日,毛主席接连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让他查一首咏梅的诗。
早上六点主席写信请田家英他找林逋的文集。八点半又写信说:“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不久后主席又写信说:“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主席查的这首诗,其实就是明朝诗人高启的《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梅花那超凡脱俗的瑰丽姿容,只适合长在瑶台那样的仙境中,不知是哪位仙人将它带到了江南,使其芳踪处处可见。
大雪满山的时节梅花如一位高人隐士独卧于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如一位美人翩翩独舞。
寒冷的冬季时,梅花疏朗的影子依傍着萧瑟的竹影。初春时,梅花沁人心脾的香气,又盖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藓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诗人何逊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写出过好的咏梅佳作了。梅花独自寂寞地绽放在东风里,不知过了多少年。
这首诗前两句就把梅花写成了不知何故散落人间的仙花,即便在凡间也超凡脱俗异于众花。
第三四句则是连用两典:“雪满山中高士卧”是指汉代高士袁安,大雪满山,其他人都出门乞食,唯有他静卧家中,问之则说家家都缺粮,此时就不给人家添麻烦了。此举被视为高义,他后因此举为孝廉,青云直上。
“月明林下美人来”则出自柳宗元的《龙城录》。讲的是隋朝一位叫赵师雄的人,他要到广东罗浮去当官,一天傍晚月明如水,他途经一家酒肆,于是进去休息。独饮之时,一位美人在月色下袅袅而来,与他举杯共饮。还有一位绿衣童子为他们歌舞助兴。第二天,赵师雄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棵梅花树下,树上有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儿正啾啾鸣唱。这当然是一个志怪故事。
作者借用这两则故事明为咏梅,实为喻己。这其实是诗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愿做那雪中静卧的高士,梅是他心灵契合的知己。这两句首乃成千古名句,为后世人所传诵。
第五六句则咏梅花的朋友圈了,他虽孤芳自赏但仍愿与苦竹相伴,不愿让品格高洁的竹子,独自面对寒冬。
最后两句中,诗人又用了一个典故。南朝诗人何逊,特别喜欢梅花。在扬州当官时在官署后面种了梅树,常唤朋友在梅下饮酒赋诗。后迁官至洛阳,因舍不得梅花,又主动请求调回到了扬州。诗人把何逊当作是梅的知音,自从他不在了,世间已经没有如此懂梅花的人了。
这首诗用了比兴的方法,把梅花的美用各个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创造了清幽高远的意境。
毛主席在查明这首诗及作者后,当天就以草书体书写了全诗。并在右起写道:“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这是一位诗坛大家对另一位大诗人的最高礼赞。足以见高启之不凡。
下面请大家欣赏毛主席书写的这首梅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