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北京白云观邱祖殿
老北京庙会起始于辽代,鼎盛于清代,兴旺期延续到民国和新中国之初。庙会,庙会,是依托于庙的,没有庙就没有会,要不干吗非要叫它庙会?庙会里的“庙”,要先于并重于“会”的。因此,春节期间逛庙会,不仅是为了玩和吃,到庙中祭祀,祈福和祝愿,是其原始的意义。一个“逛”字,将庙会的原始意义彻底解构,并稀释为一种单纯的游乐项目了。
在老北京,春节庙会最有名的有两家,即厂甸和白云观,被称之为“上林盛举”,是那时庙会的双子星座。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如今在二环路附近,是城里很近的地方,以前却属于城外,明末《帝京景物略》书中说:“出西便门,上下古隍间一里,麦青青及门楹者,观也。”那时候,白云观还在郊野的一片麦田之中。
在老北京,乃至在全中国,白云观很有名,号称为“天下第一观”。这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它的前身为唐朝的天长观,元朝改为太极宫,明朝改为白云观,历经战火几次烧毁,到清康熙时重修,于屡毁屡建的百折不挠中,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完成了自己的凤凰涅槃;更重要在于,白云观拥有成吉思汗与终南山全真派道人邱处机(又称长春真人)的一段传奇。
白云观邱真人像
当时,成吉思汗西征凯旋,邱处机西游取经归来,两人的相遇,是刚柔相济,是文武之合。成吉思汗召见邱处机,询问治国安邦之道,邱处机说“欲一天下者,必先在乎不必嗜杀人。”成吉思汗遂听从道士的真言,并将其尊封为国师,入主太极宫,统领北方道教。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寺庙道观有有名的道士主持才有名。白云观今天一切的风俗讲头,无一不和邱处机有关。可以说,白云观日后繁衍而出庙会中的民俗传统,都源于邱处机,邱是这一切生长的种子。
如今,白云观还是尊传统,讲究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九的“燕九节”。这个“燕九节”,以前叫做“宴邱节”,这里的“燕”和“宴”字通用,都是宴请其实就是纪念邱道士的意思。这个节,旧时以正月初八的“顺星日”和正月十八夜到正月十九凌晨的“会神仙”为两次高潮。
每逢白云观开庙,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纷纷前往进香游玩。沿宣武门外护城河西行,过西便门,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有坐轿子的,有坐汽车的,有坐人力车的,有骑驴的,有步行的,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白云观牌楼位于山门之外,匾额正面书“洞天胜景”,背面书“琼林阆苑”。
白云观山门上悬挂了一副名为“敕建白云观”的匾额,这是当年明英宗皇帝所赐之物。此匾额是生铁铸造而成,其寓意是企望白云观坚固持久,像铁铸一般。正是如此,从明代起,白云观便有了“铁打的白云观”之美誉。门前有华表和石狮子各一对。
白云观庙会派生出来的一项带有民俗色彩的节目,是摸石猴。在白云观山门的右上方,伸手可以够得到一个不大的石猴。说是摸石猴可以有病去病,没病防病。如果有病,摸石猴哪个部位,便可以药到病除一般去掉哪个部位的病。所以,石猴从头到屁股被摸得锃光瓦亮。摸石猴,成为如今白云观庙会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为人接受的节目,没摸石猴,等于没去过白云观。在时代变迁和人们选择中,其他诸如“顺星日”、“会神仙”等当年最重要的节目,逐渐淡去了色泽,而摸石猴成为白云观庙会的经典。
白云观庙会有一种带有民俗色彩的节目,叫做“打金钱眼”。窝风桥,是白云观里的一座石桥,如今重修,桥洞下悬挂一枚直径三尺有余的硕大铜钱,桥洞后蒲团上端坐一位鹤发童颜闭目养神的老道士。所谓“打金钱眼”,就是用真钱在桥边换币处换来小铜钱,然后将小铜钱往那枚大铜钱中间方形的钱眼里扔,如果小铜钱能够从钱眼里穿过,这一年便会过得顺利安详;如果再能够击中后面端坐的老道士身上,便是交上了好运,大吉大利。
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如此写道:“郊西白云观,供邱真人,相传十九日生辰,亦求赛之会也。桥下悬一铜钱,其大逾盎。凡人祀神毕,皆于桥栏杆上掷钱,如中其孔,则大利市。中与不中,均无下拾之蹊级。十日闭会,而阿堵盈万,则为道人终岁之储。”
看当年玩过这个游戏的刘叶秋老先生在他的老书《京华琐话》里讲,由于人站在桥上是往下面的桥洞掷钱,角度的关系,很少有人会能够让钱从钱眼里穿过。只有小铜钱撞击在大铜钱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平添了几分春意。
打金钱眼过去用的是方孔铜钱,清末民初改用铜元,后来金属币停止流通改用纸币,为了使打金钱眼活动继续下去白云观道士在窝风桥附近开设了兑换铜元的摊点。
庙会期间悬挂黄龙旗上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灵官殿内主要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道教护法尊神,一般将其塑像置于山门内镇守宫观。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2米,比例适度,造型精美。红脸卷须,怒目圆睁,左手掐诀,右手执鞭,形象威猛。赤心灵官和纠察灵官是王灵官的不同法身。其左边墙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画像,右边墙壁上为温琼和岳飞画像,这就是道教的四大护法元帅。
灵官殿 赤心灵官
灵官殿 纠察灵官
白云观内现存的三官殿原名“丰真殿”,殿内供奉的是天、地、水“三官大帝”。中座为天官,即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左边为地官,即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右边为水官,即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
白云观内现存的玉皇殿始建于1438年,清康熙元年重修。原名“玉历长春殿”,1706年改名为玉皇殿。
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全称是“昊天今阙至尊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简称“玉帝”或“玉皇”。此雕像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珠冠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上此像为明代木雕像,高约1.8米。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形体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100个,所以被称为“百寿幡”。这是清朝慈禧太后60大寿时,为乞求玉帝保佑身康体泰、延年益寿而赐赠白云观的供品。玉帝雕像的左右两侧是6尊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的铜像,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4位天师和2个侍童。
玉皇殿墙壁四周还挂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三十六帅、二十八星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8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
玉皇殿前的日冕
白云观内现存的老律堂原名七真殿,因清代高道王常月祖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戒,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道教史上这一中兴时期,便将此殿改名为“老律堂”。“律堂”即传授戒律的殿堂。
老律堂内供奉全真派7位阐道弘教祖师,中座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丘处机,左座依次为长生辅化宗元明德真君刘处玄、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谭处瑞、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右座依次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王处一、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郝大通、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
邱祖殿
八大弟子像
瘿钵
建于明代的三清四御殿,原名“三清大殿”,殿内供奉的是三清。清康熙元年改建为二层阁楼,乾隆年间又改为三清四御殿,上层供奉三清,下层供奉四御。
上层的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有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下层的四御即是辅佐玉皇大帝的4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
三清四御殿 三清阁里的灵宝天尊 前面是唐代老子像
唐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下令在幽州(今北京)建立天长观,建成后由皇帝选派道士居住,并赐玉石雕刻的“老子”像,一直为白云观镇观之宝。
三清四御殿 四御殿里的玉皇大帝
三星殿 南极仙翁也称“老寿星”是执掌人间生命寿夭的天界神仙
慈航殿
真武殿 真武祖师
真武殿 汉祖天师 文昌帝君
雷祖殿 天猷元帅 北极四圣中排名第二。
罗公塔 罗公为江西人,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民间传说罗真人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
祠堂 供奉历代宗师
子孙堂也称元君殿,道教称女神为元君。正中供碧霞元君。西边是送子娘娘和催生娘娘,东边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从怀孕,生育到孩子成长各司其职全管了。
子孙堂神殿前有一对男女娃娃塑像,送子娘娘神座和身上也放了不少泥塑的小男娃娃。婚后不孕的妇女常到此烧香磕头布施,走的时候偷偷拿走一个小泥娃娃回家藏在卧室里,老北京叫“拴娃娃”。
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原为金章宗奉祀太后本命神所修,后供斗姥元君和六十甲子命神。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一个周期刚好六十年。道教以六十位星宿神轮值年,礼拜本命星宿神称为“求顺星”。
吕祖殿分前后两殿,前殿为八仙殿,后殿是供奉八仙中吕洞宾的专殿,此殿是白云观中惟一的绿琉璃瓦顶建筑。
大厨房是给道士们做饭的地方。大门上有横匾写着“云厨宝鼎”四字。门两边的柱子上分别写着:勺水供饮蓬莱客,粒米同飧羽士家。
顺星日,就是祭星日,为正月初八。这一天,要在神殿里点燃一百零八盏灯,两旁还要再点燃二十八星宿和七星的灯盏。灯火通明,不亚于元宵灯节,为的就是纪念邱道士。这一天,白云观引人注目的节目,是清晨舍馒头,其声势规模和人头攒动的热闹劲儿,盖过了夜晚的灯火辉煌。于是,祭星,渐渐让位于施舍;祭祀的意义,让位于祈福,乃至饱肚子。
这一天,要备好提前蒸好的馒头,施舍给贫寒的游僧道士,据说,那馒头个头儿非常大,一斤一个。每人可以领取一个,来早者,可以领两个,来晚者,则没份了。所以,这一天,天不亮,白云观前就会排起长龙。开始,还只限于僧人道士,后来,规矩渐破,一般百姓都可以领取大馒头了。不仅仅是饥寒交迫者,所有逛白云观的人,都想领一个大馒头,领到者,馒头可以保佑你一年平安吉祥。大馒头,是白云观散发给人们的护身符。
大厨房门口两边的大炉子是惜字塔,专门用于焚烧有字的纸张,有敬惜字纸之意。
云集园
万古长春这四个纱灯是慈禧太后所赐,此四字源于观前影壁上所嵌四字。
斗 拜斗时的法器。
瓷器塔也叫“瓷碗山”,是白云观的道士云游各地时捡来的名贵古瓷多已残破,道士们将碗底或者瓶底朝天露出底款筑成一座长2-3米,高1米多的小山称之为“小灵山”。
白云观庙会期间观内允许摊贩入内做生意。
白云观的道士
每年旧历六月初一致初七,白云观都要举行晾经会,将经书统统搬出,放于通风处翻晒,以防书蠹。
有时候,会想庙会真有着神奇的功能,更带给人平常日子里难得的心情和期待。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你心里有再多的不痛快,庙会会让你消解;在未来新的一年里,你想为自己或为任何人祈祷福祉,庙会也会接住你的心愿,并为你保密。过去老话说是心到神知,如此,庙会才成为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统,乃至一种泛宗教和朴素的民间信仰。
白云观里会神仙,这种会,是神交之会,是天作之合,如同巫山云雨,驰骋在想象之中,缤纷在现实之外。神仙,便不只属于邱道士,而属于我们心中的一份寄托和向往,甚至追求。谁的心里,没有藏着这样一位神仙呢?哪怕这位神仙只有豌豆公主一样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