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te品牌之夜压轴后,鸿蒙智行的“王牌军”们今年再来春晚大放异彩。


2025年央视春晚“含华量”颇高,华为旗舰机、鸿蒙智行的百万旗舰尊界S800、50万元+销冠问界M9悉数登台亮相。

“央视春晚才是中国市场江湖真正的风向标”,有互联网大厂内部人士如是说道。春晚上的企业面孔已从早年的“白电”到互联网巨头,再让渡于科技企业和车企。如今华为鸿蒙智行的“四界”轮番登场,预示着智电时代的国产车,已占领消费者心中的C位。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1月,鸿蒙智行实现销量开门红,全系交付34987辆,登顶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交付No.1。难得的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鸿蒙智行逆势上行,连续9个月蝉联中国车市成交均价Top 1,在原先BBA统治的高端市场进一步植根。


倒回十年,或许谁也想不到国产新能源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够颠覆这块长期被国外品牌把持的领域。但消费从来是被时代塑造,同时回应时代,这是华为在汽车行业挑起的仰攻之战。现在看来,鸿蒙智行正朝着这个方向进发,建立起中国豪华车的内核。

2025年,鸿蒙智行将进一步扩张和完善产品矩阵,在这种确定性极强的预期下,鸿蒙智行已经展露出颠覆格局、撬动广阔增量空间、带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向上的潜质。


“抢跑”

2025年汽车行业首月战绩出炉,华为赋能的鸿蒙智行摘得头彩,成为新势力一哥。

细分来看,旗舰SUV问界M9依旧牢牢把持着细分赛道主导权,当月交付1.25万辆,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豪华市场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第一;行政旗舰轿车享界S9亦持续发力,连续6个月成为40万以上豪华纯电轿车销冠。

另一边的年轻市场中,轿跑SUV智界R7在增程车型的加持下延续热度,1月销量突破1.14万辆,进一步加固了鸿蒙智行在30万级市场的护城墙。

可以说,“三界”自去年会师后,推动整个鸿蒙智行军团在30万+、40万+、50万元+的豪华品牌基石价格带成功卡位,而在过去中国车企可望而不可即的百万级顶奢市场,尊界S800订单量也突破了劳斯莱斯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

鸿蒙智行已然成为中国豪华车市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的一次次冲高“屠榜”,让以BBA为代表的“老钱”神经愈发紧绷,在降价和涨价中反复横跳、在电车与油车之间左右权衡。

要知道过去数年中,中国豪华汽车销量常年在300万辆左右浮动,鸿蒙智行的强势表现,意味着有数十万原本会选择传统豪华品牌的用户,因为鸿蒙智行而改变了选择。

但为何打破传统豪华品牌垄断,成为引领者的会是鸿蒙智行?

“超车”的底层逻辑,是将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配置、设计、服务“平权”至主流车型之上,BBA构建起来的豪华标准自然随之祛魅。这背后,深藏着华为过去十多年来在终端市场的累积。

回望2021年,问界成为彼时智选车(鸿蒙智行)打造的第一个样板间,华为要“问”的正是汽车科技的边界。余承东花了三年时间,定义、研发、生产,将途灵平台、巨鲸800V高压电池平台、ADS高阶智驾和鸿蒙智能座舱在同一款车上实现耦合,带来整车智能的变革。


豪华离不开技术创新,如今创新已不再是机械工业的游戏,而集中于智能化变革。

在智能化时代,当新的竞争要素出现,竞争态势也随之会发生变化,新技术、新设计、新体验都可能征服消费者,这既是豪华车市场的魅力,也是人性使然。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转变,意味着未来“老钱”对豪车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正快速消解。

毫无疑问,高端汽车正进入新的智能豪华时代,而华为这样的科技巨擘,凭借技术积累和组织效率,冲击高端车市场将如同穿越无人区。此时的鸿蒙智行正发挥“鲶鱼效应”,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冲刺,国内的豪车江湖也正酝酿着一场巨变。


变局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经济与中国车市蓬勃发展,中国富豪纷纷选购BBA等国际高端品牌,直接助推BBA的在华销量逼近七八十万辆,间接助推BBA的全球销量逼近或超越200万辆。

但在短短的近三年,以问界为首的中国新锐高端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吸引了大量中国富豪用户,而且对BBA构成了巨大挑战,致使后者在华销量停滞不前或快速下滑。


易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富豪用户的首要购车关注点是品牌,占比高达66.14%。理论上,品牌力突出的BBA仍有角逐中国新富豪车市的机会,但问界M9等鸿蒙智行王牌车型的“意外”崛起,证明市场已开始悄然转向。

对市场趋势变化更加敏感的经销商们,在鸿蒙智行代表中国汽车真正向上突破的时刻做出了选择。2024年开始,中升、永达等原本经营传统豪华汽车品牌的头部经销商集团,开始批量将门店转网销售鸿蒙智行。

常年和用户打交道的一线经销商们,往往对于市场后续的发展有着更加敏锐的嗅觉,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批量转投鸿蒙智行,意味着鸿蒙智行在未来超越传统豪华品牌有着极强的确定性。

无论BBA是否承认,中国的豪车市场已经大变天,高端市场定义权、话语权的更迭,正伴随着后浪的仰攻大势上演。因为,消费者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买鸿蒙智行不仅是买华为的创新,在以月甚至周为单位的OTA下,买车不再是终点而是起点;同时,在华为主导的渠道下,“四界”也成了目前能买到的、享有最全面华为服务保障的车型产品,这也成为其体验增值和二级市场保值的秘诀。


为此,华为早在10年前就开始运筹,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进行持续投入,每年研发投入达到100+亿元,研发投入远超国内大多数Tier1;在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控以及智能车载光产品上持续投入数千研发人员,保证了核心技术领域的代际领先。

正如华为的一贯路径,投入巨量资源做到技术领先,同时围绕用户价值,奠定高端旗舰市场地位。

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来看,一家品牌之所以被人铭记,从来不仅在于规模,而更因其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推动了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福特T型车,到大众的平台化研发;从丰田的精益生产,再到特斯拉的极致效率,每一代领先车企都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汽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实力愈发凸显。

问界M9等的成功让国产品牌信心倍增,更多国内攻擂者接踵而至,百万的仰望U8和U9、80万元的蔚来ET9、70万+的小米SU7 ultra等高端部队纷纷登台。

这表明,价格内卷并非车企唯一出路,在价值上卷,才能打开局面。自主品牌从鸿蒙智行的经验中,找到了破局价格战的思路,纷纷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窠臼出逃,研发端也愈发注重核心技术的投入。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下,中国已经培养出一套极具韧性的庞大工业链和制造体系,使得国产电车成为了一张高质量名片;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进程优势明显,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下,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或将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落地。

自主品牌逐鹿群雄的风潮已经势不可挡,原先华为在旗舰手机市场的成功,即将被映射到未来作为“大终端”的汽车上,曾经狂甩苹果、三星的戏码,也大概率将由鸿蒙智行在原先BBA统治的豪车市场上演。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