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梦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年前,985硕士毕业的婷婷从工作地返回家里过年,就被家中亲戚询问:“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啊?一年能挣多少钱呢?”婷婷如实回答:“一个月工资也就七八千,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在外花销也比较大,租房、社交等都需要花钱”。接着一阵“哈哈哈哈哈哈”声传来,亲戚嘲笑道:“一个月工资就这么多啊,还没我一个月挣得多呢?你别看我初中都没读完,你看看你读了这么多年书,都读哪去了?”婷婷笑而不语……
此情形仿佛在传递这样一种信号:读书的根本目的只在于挣钱,读书越多,就对应着挣钱越多,否则,读书就没有用。在笔者看来,虽然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在总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绝对。也就是说,读书与挣钱并不是一种完全对等的关系,并不一定代表一个人学历越高,挣钱就越多,这是一种谬论。实际上,一个人的收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受到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影响,即使拥有高学历,若所从事行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可能不高;如受到个人职业性质的影响,不同行业薪资结构差异较大,有的行业薪资水平较高,而有的就相对较低;如受到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影响,刚步入职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或特定技能,导致职场竞争力不足,进而初始工资低于一些学历低却经验丰富者的收入。因此,高学历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工资。但读书仍是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通过读书培养人才,进而带动社会持续进步。
在笔者看来,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服务社会,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服务国家与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我们生逢盛世,身上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我们唯有通过读书,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脚踏实地走好脚下每一步路,并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既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也为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读书无用论是片面狭隘的观点,绝不能以工资高低判定读书是否有用,务必要看到读书的长远益处。事实上,一个接受过长期教育的人会不断在成长,其思维在不断提高,其不仅仅获得了广泛的知识、技能,也将通过个人专业技能推动所在专业领域的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读书是对个人能力的训练,其发挥出效益需要时间。亲戚之所以嘲笑在于他只看重短期利益,只注重一时的得失,即只关注一个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现时收入,并未看到一个人在接受长期教育后,其工作收入是会发生变动的,并不止于如今的收入数字,会随着其工作经历丰富的程度而有所增长。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务必摒弃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读书阶段专注于读书,在毕业后积极融入社会,找到一份适合自身的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