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理个发,新的一年从头开始。”春节前夕,普陀区万里街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之家的4楼公共客厅里,社区志愿者们正忙着为居住在这里的新就业群体理发。
志愿者们为新就业群体理发
回首龙年春节的前夕,同样是在这里,万里街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之家的首批入住者,通过摇号选床的方式,正式入住这里。时隔一年,这里不仅是新就业群体的安身之所,更是他们的心灵栖息地。
“有家的感觉,真暖!”
下午2点,忙完送餐高峰的外卖骑手武彪乘上公寓的电梯回到“家”,正巧赶上志愿者免费理发。理完发,武彪回到房间,打扫一下卫生,收拾一下床铺,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这是他最放松的时刻。温馨四人,朝南全窗、采光通风好,公共客厅,楼下就有社区食堂、宝宝屋,日间照护机构,步行五分钟还有共享的篮球场、网球场……作为普陀区万里街道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乐居193共有29间房,152张床位,设有双人间、四人间和六人间,为外卖员、保安保洁、养老院护理员、厨师服务员、物业管理人员等新兴领域的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拎包入住”。在这里,武彪每月只要800元,就能租到一个床位。“一张床”就是一个“家”。
武彪打扫房间
从事外卖配送多年的武彪,之前一直与人合租,租金贵,还蜗居。“前两年孩子放假到我这,只能整天在家打游戏。去年我住进了乐居193,孩子暑假过来,我还给他报名了爱心暑托班,和他一起参加了社区微型消防站的体验活动。”武彪笑着告诉记者,这里让他和孩子有了更多美好的回忆。
“大伙都像家人一样,很暖!”
“今年回家过年,剪个头发回去,家里人都要不认识了。”年过半百的张玉蓉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笑得合不拢嘴。
“蓉姐,这发型真时髦啊。”“蓉姐,你一下子年轻好几岁啦。”听着大伙的夸赞,张玉蓉嘴角都咧到耳根子。作为乐居193的保洁阿姨,大家都习惯叫她“蓉姐”。“他们说我就像家里的大姐,一直照顾着他们。”张玉蓉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负责打扫房间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不过在日常的工作中,她总会多管点、多唠叨点。
整理房间的张玉蓉
“之前早上去房间打扫,发现有住户生病发烧了,就赶紧催着去看医生吃药。有时候住我隔壁的外卖女骑手跑单累了,睡晚了,我也会来叫她起床。有时遇到下雨天,我也会去帮他们收晾晒在露台的衣服。”用张玉蓉的话来说,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能住在一起都是缘分,相互照顾一点也是应该的。
不仅是张玉蓉,乐居193的管理服务团队细心周到的服务一直温暖着每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也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情,让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们在这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张玉蓉和她的同事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让城市管理者之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家”。
“在这里有打拼的动力,很燃!”
“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我要跑单挣钱。”与张玉蓉期盼回家的急切心情不同,从事外卖骑手工作刚刚三个月的小田今年则打算坚守在岗位上。“我和几个同事住一间,他们跟我说过年的单费多,还有补贴,能挣不少,我想着自己才来没多久,就留守吧。”朴实的小田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到上海之前还为住宿发愁的他,没想到一入行就搬进了乐居193。
乐居193荣获“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示范项目”
“这里条件不错,房间有独立的浴室、厕所,还有洗衣机,一个月的租金也不贵,挺适合我的。”说起和同事做室友,小田笑着说,室友每天都给他传授经验和窍门,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
夜幕降临,乐居193的前台处灯火通明,新年的装饰让人感受的浓浓的年味。值班工作人员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归家的入住者,他们的细心与周到让每个人都感到无比温暖。“每天早上出门,他们都会微笑地问好,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是他们帮我解决了没带钥匙的尴尬。”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李渊博回忆起每一次工作人员的援手相助,他心中都充满感动。
楼顶露台
“以前总觉得在这个大城市里,自己是个过客,但住进乐居193后,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家人一样,互相照顾,互相支持。”李渊博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有舒适的居住环境,还经常组织各种社区活动,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每次参加社区活动,我都觉得特别开心,仿佛回到了家乡的大家庭。”闲暇之余,他还常常喜欢去楼顶的露台,晒晒太阳、练习摄影,许多露台的美照也成为他和家人视频的话题。
乐居193不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社区。在这里,大家都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温暖和支持不仅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中找到了依靠,也让他们有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去憧憬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