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贡献和悲壮的命运,深深地烙印在人民的心中。何叔衡,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他的生平事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叔衡的光辉岁月,并特别聚焦于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纪念邮票中,关于何叔衡的那一枚,去探寻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一、贫苦出身,志存高远
1876年5月27日,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迎来了一个新生儿——何叔衡。尽管家境贫寒,但何叔衡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颖与好学。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刻苦读书,立志走出大山,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出身背景,不仅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同情和关怀,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投身革命,参与建党
时间来到1918年,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一年,何叔衡参加了由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长。这一时期的何叔衡,已经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何叔衡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何叔衡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会后,他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
2001-11 党早期领导人
三、白色恐怖下的坚守与斗争
1927年,马日事变爆发,湖南陷入白色恐怖之中。面对严峻的形势,何叔衡根据党的指示,毅然离开湖南,前往上海等白色恐怖笼罩的地区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与毛泽东、谢觉哉、恽代英、熊瑾玎等同志一起,筹办了“聚成印刷公司”,以公开营业为掩护,秘密为党印刷文件和刊物。这一时期的工作极其危险,但何叔衡毫无畏惧,始终坚守在革命的最前线。1928年,已经53岁的何叔衡前往莫斯科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革命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1930年回国后,他在上海全国互济会工作,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四、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牺牲
1931年,何叔衡来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他先后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监察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内务部人民委员等职务。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深受根据地军民的尊敬和爱戴。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而何叔衡则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和残酷镇压,他毫不退缩,继续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然而,命运却并未眷顾这位英勇的革命战士。1935年2月24日,在转移途中,何叔衡不幸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年仅59岁。他的牺牲,是革命道路上无数先烈英勇献身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
五、纪念邮票的发行与意义
岁月流转,转眼间已至2001年。这一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国家邮政局特发行了一套名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五枚,分别展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和何叔衡五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肖像。其中,第五枚邮票上的何叔衡同志,面容坚毅而慈祥,仿佛正凝视着远方,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这枚邮票的发行,不仅是对何叔衡同志个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集体智慧的颂扬和传承。它提醒我们,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驱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它也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语
何叔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丰碑上。而国家邮政局发行的这枚纪念邮票,则成为了我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让我们以何叔衡等革命先驱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矢志不渝奋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鸿邮拍卖 意大利 女神意大利娅(1978~1979)雕刻版 成交价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