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是当今高校用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刻苦努力的学生的。除了国家的中国政府奖学金之外,各大高校也有各不相同的奖学金政策。但是事实上,我国设立奖学金的历史只有短暂的四十多年,下面就来让我带大家看看新中国第一个奖学金吧!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高校一直实行“助困”性质的人民助学金制度,而对品德和学习成绩优异者则没什么奖励措施。1980年,经中国科学院申请、国务院批准而设立“郭沫若奖学金”,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纪念首任校长郭沫若、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投身科学事业而设立的奖学金,这是新中国首次设立的奖学金,也是首次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奖项。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同学们来说,这是该校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学金。
1981年,中科大举行首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大会,15名同学获得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984年起,评定范围一般为只包括四年级以后的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2002年后不再评定研究生。截至2021年4月,郭沫若奖学金共有40届1010名获奖者,其中本科生915名,研究生95名。
事实上,郭沫若奖学金的本金来源于郭沫若的稿费,由中国科学院补足至原款15万元。初始奖金额度200元,另颁发“郭沫若奖学金”银质奖章1枚。后提升至500元。1990年代中科院和郭沫若的子女多次注资和捐献,奖金额度提升为2000元,2007年后,校友会新创基金会提出由校友捐赠注资郭沫若奖学金,奖金提升至10000元。
据称中科大还专门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申请了10公斤白银,制作了银质奖章200枚。
郭沫若奖获得者大部分在本科毕业后赴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后活跃于教育、学术、商业等众多领域。 获奖人员中有100多位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前三届郭奖获得者中,至少有9人拥有13个国际权威学会会士或院士头衔。历届郭奖得主中,至少有17人拥有23个国际权威学会会士、院士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