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能与唐朝相持百年不落下风,为什么到了新中国成立时,雪域高原人口不增反降,只有百万人口?
盛唐是中国最鼎盛的王朝之一,也因为其深远的影响,如今海外的华人聚集区,依然被称之为唐人街。
观看盛唐的历史,有两个曾强大一时的王朝就不得不提,他们分别为北方的草原帝国突厥,和崛起于西南方向雪域高原的吐蕃。
吐蕃在唐朝时达到极盛,最鼎盛时期,吐蕃南打古印度,西拓中亚,向东和向北则与盛唐相持,甚至一度攻占唐朝首都长安,成为与唐朝相持的强大王朝。
而且,随着雪域高原的骑兵不断取得胜利,吐蕃王朝的面积甚至不比唐朝小:
当时的吐蕃王朝不但全据雪域高原,同时,向西攻占了葱岭,向北占据了西域,东边更是打到四川盆地边缘。而向南即便有喜马拉雅山耸立,依然频频攻入南亚次大陆。
然而,就是曾经诞生如此强大王朝的雪域高原,在经过千年之后,不但没有更为发达,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依然处于奴隶制社会。
不仅如此,甚至连人口都退缩了,因为,新中国成立时,西藏地区的总人口不过100多万,甚至比鼎盛时期的吐蕃还要少。
要知道,10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动辄可以动员数十万大军,这个数字,即便是高原人人皆兵,也需要数百万的人口基数。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雪域高原为何不但没有发展,反而人口还下降了呢?
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
一方面,吐蕃的崛起其实是一个偶然事件,平均海拔超过4千米的雪域高原,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人烟稀少。
原本,在交通不便、通讯方式落后的古代,想要建成一个统一王朝本身就极为困难,因为,最起码的交通和政令就很难及时传达。
过凡事都有例外,因为,当时的雪域高原诞生了一个堪称雄才大略的雄主松赞干布,他以武力的方式先后降服为雪域高原的各个部落,并定都拉萨,建立了雪域高原的王朝。
不仅如此,他还以极强大的手段统合各部,建立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同时迎娶文成公主进藏,大力学习中原的先进科技文化,这为吐蕃的崛起奠定了极关键的基础。
另一方面,吐蕃的崛起也与当时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唐朝之时,恰逢地球上出现少有的温暖湿润时期。
当时,不仅仅西域各地环境湿润,承载人口大增,青藏高原也不例外。雪域高原环境变得更适宜人居住,产出更为丰富,也就是因此,雪域高原当时的人口甚至比新中国成立时还要多。
·而人口的增长以及资源的产出,使得松赞干布有了统一雪域高原并扩张的最关键人口和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衰落灭亡,在这之后,雪域高原再没有一个雄主能够统一各地。
而且在这之后,随着藏传佛教成为雪域高原的主流,没有了曾经的尚武精神,自然环境也并变得更加恶劣,雪域高原在此后上千年的时间,生产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有限的土地承载能力,使得藏传佛教统治下的雪域高原,始终未能突破人口的上限。这自然使得即便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西藏的人口依然保持在百万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