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在江户港口停留,以武力来威胁幕府开国。幕府被迫无奈之下只能接受美国的要求,同时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西方列强不甘落后纷纷与日本签下亲善条约。明治维新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明治政府亟待解决的任务就是改正以往的不平等条约。针对不平等条约改正在明治维新期间出现了两种不一样的思路,一种是温和派的欧化主义,另一种是狂热派的国粹主义。
幕府被迫开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黑船入侵与不平等条约
伴随着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开始将目光对准东方。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用武力威胁幕府开国。当时佩里所率领的舰队拥有攻击火炮六十三门,相对的江户湾的防御火炮只有二十门,面对火力压制,幕府不敢拒绝美国的开国请求,但是又害怕开国之后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只能以天皇为托词约定明年给予答复。
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横滨,史称黑船事件
1854年,佩里将军如期而至。为了给足幕府压力,佩里将军率领七艘军舰,一直深入江户湾到达横滨才停下来。幕府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国人只能接受打开国门的要求,于是双方在横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在日本和美国签订条约的时候,英国,俄国等国皆不甘落后,与日本签订亲善条约。从1854年至1869年年期间日本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表现在:
- 签约的欧美国家在日本具有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这就意味着在日本,欧美国家的人自我管理,日本的法律不适用。
- 关税自主权丢失。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是在贸易战争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关税自主权丢失也让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遏制。
日美亲善条约内容
日本的有志之士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打交道过程中,日本人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想要改约第一步就是需要强大起来,于是日本的完成武装倒幕,建立起新的日本政府,同时开始虚心的向西方列强学习。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制度进行大改,初步取得了社会的进步。
明治维新过程中的文明开化
当时的日本人迫切的想要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所以当时大量的学者以及有志之士都参加到这一场“文明开化”运动。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文明开化运动,具有打破传统束缚等积极意义,在这场文明开化借用欧美文明对日本进行改造,走富国强兵的道路。明治政府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在列强环伺的大环境下图存,所以明治政府决定摒除传统,完成“脱亚入欧”。
明治维新
一个国家所以能够独立,那是由于国民具有独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举国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气,那么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强盛。 ——福泽谕吉
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施政纲领“五条誓文”后,日本开始全方面的进行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施行合议政体,官民一体建设新生日本,破除旧习,基于《万国公法》实行内政外交,广泛学习外国先进知识增强日本国内等内容。明治政府开始围绕中央集权,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开展政策,其中文明开化主要包括:
- 宗教方面,1868年发布“神佛分离令”,力图改变日本的神佛习合的传统,纯化神道,以提高天皇权威。在民间表现为大量的寺庙,佛像遭到破坏,形成了“毁佛废寺”的风潮;1873年明治政府宣布解禁基督教,向西方文化靠齐。
- 生活方面,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针对旧武士颁布“散发脱刀令”;鼓励穿西洋服饰,推行吃肉,引进人力车,马车等;以政府办公楼为主鼓励西洋式建筑等等。
- 思想方面,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翻译西方著作,当时的各种启蒙思想纷纷登台亮相,其中包括加藤弘之的《立宪政体论》,中村正直的《自由之理》,以及福泽谕吉的《劝学篇》。
福泽谕吉首先提出文明开化“civilization”
通过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大量的学者接受到西方文化的思想,日本民族思想开始觉醒。伴随着明治维新发展过程中日本国力提升,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民族意识的觉醒,日本人民迫切的想要完成之前不平等条约的修正。如何完成不平等条约的修正就摆在明治政府的面前,其中以井上馨为首的人支持欧化主义,在首先伊藤博文等人的支持下,井上馨开始实施自己的外交方略。
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温和的欧化主义
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的不断进行,为了改正条约,日本明治政府在外务卿井上馨的带领下,致力于将日本文化欧美化,期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得到欧美国家的认同。针对欧美以“日本不开化,没资格修约”作为托词,井上馨大搞欧化运动来表示日本“不是不开化的国家”。 为此井上馨花费巨资找到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设计一座欧式的二层小洋房,在此处设宴款待各国来宾,在欢声笑语中完成改正条约的政治任务。于是一场以欧化作为主导思想的外交活动开始展开,这一时代也称为——鹿鸣馆外交时代。
鹿鸣馆
把我国化成欧式的帝国吧,把我国民化为欧式的人民吧!在东方的门前创造欧式帝国吧,惟其如此,我帝国才能在条约上与西洋各国跻于同等地位。 ——井上馨
井上馨认为想要达到条约修改的目的,就必要积极社区欧美文化:“在欧美之力迫近东方之际,作为应对措施,就要使日本及日本国民成为欧洲之一员,欧洲之国民。也就是说要在东方建以欧洲式的新帝国。”在鹿鸣馆内井上馨宴请西方列强,举行一些欧式的娱乐活动,通过取悦了西方列强的方法以谋取外交上面的胜利。但是井上馨一味的讨好西方列强却没有让列强选择放弃在日权益,明治二十年四月,井上馨的条约修正案“裁判管辖条约”出台,主要内容包括:
- 以开放内地为代价,恢复裁判权。
- 设置外国法官为大多数的混合裁判所。
- 以泰西主义为楷模,制定新法,民法,商法和民事诉讼法等,并将其英文版告知列强,以便其审查法典内容。
井上馨的法案传到日本社会上的时候,立刻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司法大臣山田显义看到“裁判管辖条约”之后立刻写下意见书,他认为任用外国法官,并且设置如此众多的混合裁判所,将各种法律案告知外国政府等决定都会让日本的主权受到侵犯。这篇法案带来的后果就是:“旧条约之害区域狭小。而新草案之弊则将流于全国”。
外务大臣井上馨
近来高官们动辄举办晚宴舞会,似乎天下太平无事便滋生奢侈之风气...但因国民过于贫困,以讹传讹,真假难辨,难免外国人对此产生误解。窃以为万事互相影响,应倍加注意。 ——胜海舟
当时的政治家胜海舟对此深感忧虑针对鹿鸣馆外事行为进行批判,认为鹿鸣馆外交只是井上馨等人的滑稽之举。鹿鸣馆的晚会奢靡成风,与之相比民众贫弱,这样显然会让外国人产生误解。修约失败以后,在日本民众的强烈反对之下,井上馨引咎辞职,这也就标志着温和的全面欧化主义并不能完成不平等条约的改正。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狂热的国粹主义
欧化主义的失败使得日本认识到奢求欧美列强怜悯之心是没有用的,想要完成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必须要实现自强。只有自己强大的时候才能完成《美日亲善条约》的改约,于是日本人重新将目标对准传统文化,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日本精神”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最后达到国家和民族独立的目的。明治政府颁布的《教育敕语》,《军人敕谕》也与国粹主义是一致的,通过国粹主义的进一步宣传使得明治政府中央集权更进一步。
国粹主义思想家陆羯南
不顾本国的固有特色, 一切都崇拜外国文化 ...一个国家正是因为其历史上有着发达的特有性格才能生存下来,故不可随意将其打破 。因此,在引进外国文化时必须加以注意,要将其同化于自己的国民性,而不可损伤自身之性格。如果不能将其同化, 则一国之元气就会消亡。 ——陆羯南
国粹主义在中西方文化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道路,从各个方向来论证日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人通过对欧美国家的研究发现欧美人的文明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其中也有有害成分。日本思想家陆羯南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固有特色。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应当将其本土化,寻找到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独特之道。日本通过国粹主义对于传统文化的大力发展激发国民的自信心与民族优越感,这为国家的独立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明治政府提出的“洋才和魂”,以日本之胃咀嚼欧洲的文化,国粹主义的出现使得日本的民族自信充分被挖掘,在军事上也表现为军民一体,斗志昂扬。
国粹主义引起的两次战争,日本完全消灭了不平等条约
日俄战争
随着国粹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成功的完成中央集权,日本的军事实力急速膨胀,迫切想要提高自己国际地位的日本将一半的国家收入投入战争。1995年的甲午战争,日本完胜让西方列强眼前一亮。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首次以东亚势力大败西方列强,这跟国粹主义中说日本民族具有优越性是相互符合的。日本国力的提升,直接将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俄国斩于马下,不平等条约也迎刃而解。日本也在1894年7月与英国缔结《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治外法权,提高税率,随着国粹主义的不断发展,1911年,日本完全恢复关税自主权成为独立的近代国家。
日本条约改正的核心——民族独立
日本的条约改正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的独立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巨大的提高。在经济上有税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可以实现本国货物保护,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日本收回西方列强的豁免权,保证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得日本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
国粹主义不但促进民族独立同样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存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毛泽东
在日本条约改正的过程中,日本认识到只有民族独立,利用“拳头”才能维持自己的主权。井上馨等人温和的方法,想用奉承的方法来带来民族的独立,在眼中只有利益的西方列强这是行不通的。国粹主义在全面欧化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本民族的民族特点才能取得民族独立以及国家主权完整。国粹主义在思想上进一步促进民族的独立和觉醒,最后通过武力的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成功废除了日本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