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红,灯笼闹

鞭炮声中辞旧岁

一提起过年

大家脑海里就会出现

春联、福字、压岁钱

舞龙舞狮、放鞭炮……

年味到底是什么?

来看看江津人的答案吧



打铁水,这一源自古老技艺的传统民俗活动,是春节期间不可多得的年味盛宴。打铁水通常在夜幕降临之时上演,匠人们将熔化的铁水倾倒入特制的容器中,随后用力击打,使其瞬间迸发出万朵绚丽的火花。这些火花在空中飞舞、盘旋,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美不胜收。每一朵火花的绽放,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打铁水,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传统技艺的精湛与美妙,更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与家的温馨。


生态年猪民俗文化节是慈云镇适逢年关的传统民俗活动。活动当天,年猪巡游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年猪祭祀寄托大家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期望;慈云小学师生写送春联,以笔墨书韵送新春祝福;生态土猪、腊肉香肠、土鸡土鸭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为游客提供多样生态富硒“年货”采买选择;文艺演出同步进行,干部群众自编自演、自说自唱,为游客送上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现场表彰当地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木刻版画,是一种以木板为主要材料,采用刻刀、笔、刷子等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简洁、明快、直观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木刻年画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2023年李市镇木刻版画传统技艺列入了江津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春节期间,常以财神等内容作为主题进行创作,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2025年的双福时代广场春节钟声即将敲响,人群汇聚,热闹非凡。火焰熊熊,舞台中央,照亮夜空,光芒万丈。巨屏闪烁,数字跳跃,新年祝福,温暖心房。四周灯火,璀璨辉煌,欢声笑语,此起彼扬。

广场周围,各种摊位和美食香气四溢,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孩子们兴奋地追逐着,大人们则忙着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整个双福街道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之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这片热土上,每个人都在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新的希望。


在白沙,旅游景点、名人故事不胜枚举,新年气息与文化、历史的韵味融合,形成了白沙镇独有的年味。

特色吊脚楼挂上红色灯笼,石板街的印记讲述着它的历史故事,到处都披上喜庆新装。灵动喜庆的舞龙表演、扣人心弦的川剧变脸、精彩绝伦的歌舞奏乐,千年古镇处处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年味飘香。


每逢春节,蔡家镇都会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小活动,把浓浓的年味和新春的祝福传递给广大群众。

街头巷尾,舞狮表演热闹非凡,醒狮翻腾跳跃,为节日增添浓厚气氛。书法爱好者们笔走龙蛇,以笔墨承载真情,将饱含美好祝福的春联、“福”字送进千家万户。糖画摊位前,非遗传承人,以糖为笔,以糖浆为墨,勾勒出甜蜜年味。此外,还设有健康义诊和法律咨询摊位,为居民提供健康检查和法律咨询服务,让大家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帮助。


在新春佳节,德感街道为辖区居民举办了2025年“迎新春·送春联”活动。让居民免费获得寓意吉祥的春联的同时,为新的一年带来美好的祝愿。不少市民手持福字,站在写有吉祥祝福语春联前和合影,更是成为了活动现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的氛围。


1月10日,“联圣故里过大年 墨香古韵贺新春”2025年江津区鼎山街道庆元旦迎新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在鼎山街道长风社区卫东广场举行,辖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感受文化之美,品味传统之味。当天的活动精彩纷呈,既有文艺表演,又有迎新春联、剪纸写福、新颜义剪、暖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喜包饺子、好运投壶、趣猜灯谜、幸运套圈等群众趣味活动。为活跃现场氛围,文艺表演期间巧妙穿插幸运大抽奖和有奖问答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欢声笑语不断。


1月23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杜市镇举办了“筑梦新程 福起新岁”新春联欢会。舞蹈《欢乐中国年》拉开了联欢会的序幕,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阵,大家的“十八般才艺”尽显其中,歌唱类节目《我相信》传递出美妙动人的音符,情景诗朗诵《复兴路上的青春告白》和快板《我心向党》,台下观众与台上演员亲密互动,充分展现了杜市人“爱党”、“拼搏”的精气神,联欢会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澎湃,营造欢乐祥和、团结奋进的节日氛围。


写春联、买年货、下象棋、看汇演……广兴镇每年都会组织开展迎春节系列文体活动,群众们在红火热闹的气氛中欢聚一堂,玩游戏、看演出,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传递出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新年的钟声敲响,嘉平镇全力筹备,以一场盛大的节日装扮,迎接蛇年春节的到来,为全镇人民打造一场极具沉浸感的新春盛宴。

在嘉平镇的大街小巷,300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红色与温暖的灯光交织,瞬间将节日氛围拉满。长达2982米的灯带,巧妙地缠绕在树干与建筑轮廓上,夜幕降临,灯带亮起,宛如灵动的光带,将小镇装点得如梦如幻。2000余个彩灯错落分布,它们闪烁的微光,如同夜空中洒落的繁星,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温馨。


贾嗣镇玉皇村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暨第二届“欢乐乡村 喜庆丰年”迎新春文艺演出。演出现场,悠扬动听的歌曲、充满活力的舞蹈、惊险刺激的杂技一一呈现,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老人们坐在台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兴奋地欢呼着。

这是一场承载了过去一年的收获与喜悦,凝聚着村民对未来的期待的村晚,大家齐聚一堂,共享这欢乐的时光,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


美丽龙华山水相依、魅力龙华百业并举。为欢庆新春佳节,营造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展示龙华镇一年来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龙华镇发展的新面貌,1月21日,龙华镇举办了2025年乡村春节联欢晚会,以浓浓年味向全镇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过年吃火锅,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近年来,“新春火锅局” 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新年聚餐选择。在江津区珞璜镇有一家私家园林式火锅——家禧年代记忆老火锅。这家火锅麻辣鲜香、菜品新鲜,加上粮仓、票号、钱庄、烟司等极具艺术感、年代感的环境陈设,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传递着历史的记忆,在珞璜、鱼洞、支坪等地家喻户晓。除了经营实体火锅店,老板还自建工厂生产系列火锅底料,年产量达3400吨。您在这里吃了新年团圆餐,体验怀旧感后还能带点火锅底料送亲赠友。今年过年,您确定不去吃一餐吗?


“魅力新城 品质圣泉”迎新春系列文体活动增添了圣泉接到的年味。为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圣泉街道鼓励村(社区)自行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文艺演出、群众体育活动、趣味活动等,内容积极向上,展现出辖区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写春联、送福字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群众增添浓浓年味。



清源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1510年(明正德五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西南片区保存最完好的文物古迹之一因供奉川主李冰神像祈求石蟆及周边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闻名。

明代以来周边渝、川、黔的香客不断前来这个偏僻的石蟆清源宫祭拜香火盛行形成了春节、清明节、川主文化节、灯杆节等四个清源宫庙会节气。春节期间,石蟆镇的清源宫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是镇上最具传统年味的盛事。

庙会现场,非遗项目轮番上演,舞狮、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令人目不暇接。祈福仪式庄重而神圣,人们手持香火,虔诚许愿,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安康。



岁末年终,辞旧迎新。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石门镇组织开展了对“重庆好人”的新年慰问活动,旨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榜样的崇高敬意,以及对他们的关怀。石门镇不仅给他们带去慰问品,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通过这一活动彰显对身边好人的尊崇礼遇,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文明风尚,推动见贤思齐、争做先锋。


2025年大四面山年会活动别开生面,热闹非凡。年会上,各种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有的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的则拿起了乐器,演奏起了悠扬的音乐。此外,参与者们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抽奖等活动赢取精美的奖品,这些环节不仅增加了年会的趣味性,也让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次大四面山年会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屏老街是一幅活生生的四屏历史画卷,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文化的积淀,老街沿线分布着独居乡愁特色、充满巴渝文化的传统民居古朴气息浓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宁祥和,生机盎然,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

正值新春佳节的四屏老街更是年味浓厚。踏入老街,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映红石板路;彩灯装点,犹如星光,照亮了四屏人民灿烂幸福的生活。在这里,传统民俗尽情展现,年味儿更是满得要溢出,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春节中的四屏老街热闹非凡,各种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放鞭炮,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中国红、中国年在这里被赋予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深深烙印在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让人回到了百年前的四屏,体验那份淳朴而又热烈的年味儿。


来塘河过年热闹非凡,一桌桌热气腾腾的团年饭,聚集起塘河热热闹闹的年味。100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亲朋好友”相聚于此同吃“团年饭”。鸾凤和鸣、比翼双飞、相依相伴、心心相印……二十道美味佳肴让你找回家的味道,充满寓意的菜名寄托塘河婚俗的美好祝愿。



吴滩镇积极挖掘、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实景课堂,打造以聂荣臻故居为中心,冲口私塾、聂氏染坊为重点,插旗寺小学、吴滩古镇老街、帅乡拥军大道等为环线的“1+2+N”红色教育阵地。协调聂帅陈列馆、吴滩小学等单位开发策划“探寻光辉起点”故居行、“追寻初心使命”学校行、“跟寻斗争足迹”步道行等3条精品红色研学线路,供学生到“红色地标”参学实践,实现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让思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夜幕降临,夏坝镇的新年灯景如梦似幻,处处洋溢着浓郁年味。街头巷尾,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得夺目,暖得醉人,像是一个个盛满祝福的宝盒 。

镇文化广场上,大型灯组熠熠生辉。灯笼下面人们跳着广场舞、打着羽毛球,孩子们欢呼雀跃,老人们笑意盈盈。

行道树上,五彩灯带缠绕,如银河洒落人间,微风拂过,光影闪烁。商家门前也装点着别致彩灯,与招牌相映成趣,透着烟火与喜庆。漫步其间,目之所及皆是热闹,新年的喜悦在这璀璨灯景里肆意蔓延 。


1月19日起,一场场热闹非凡的村晚在先锋镇各村(社区)文化广场上演,成为乡村新春的焦点,共有300余个家庭参加。舞台上,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舞蹈活力四射,展现着乡村的蓬勃朝气;小品讲述着乡村生活的趣事,引得台下笑声不断。村晚现场还设有农产品展示区,展示本地特色水果、蔬菜,让大家感受丰收的喜悦。写“福”字活动中,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一幅幅饱含祝福的“福”字,传递着新春的美好愿景。村晚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更凝聚着乡村情感,营造出浓浓的年味,让村民们在欢乐中迎接新的一年。


百合是永兴镇的特色农产品,其种植历史久远,过年家里人围坐一桌,喝上一碗百合炖鸡汤,说着旧年的收获、新年的期许,满满的年味就融入了四肢肺腑。永兴人根据当地的百合种植优势,充分利用百合的功效,将百合与当地的土鸡合二为一,成就了一道家家户户必备的家常养生汤一一百合土鸡汤,养阴润肺,凝心安神。



油溪人的年味,从杀年猪开始。每年的农历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杀年猪了,年猪一杀,年味就来了。杀年猪可是有讲究的,先要“看日子”,找好杀猪匠,然后请上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大家互帮互助,烧锅水、按年猪、杀年猪、清理猪肉,一套完整的杀猪动作就一气呵成了。近年来,油溪镇大力发展黑毛香猪,深受乡亲喜爱,杀黑毛年猪的轮子已经排到了腊月28了。


举办支坪团圆宴。走进栀花街,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灯笼和彩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冬日里跃动的火焰,将一条街装点得喜气洋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自制的腊肉、香肠,那特有的烟熏香与远处偶尔传来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支坪镇独有的春节序曲。

31张圆桌整齐排列,红布铺面,映衬着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显得格外喜庆而温馨。桌上摆满了居民们精心准备的食物,从传统的重庆火锅、水煮鱼到各家拿手的小炒,每一道菜都是邻里间友情与亲情的见证。

老人们围坐一起,回忆往昔,眼神中闪烁着对岁月静好的感慨;孩子们在桌间穿梭嬉戏,偶尔被某道菜肴吸引,停下脚步,大口品尝,满脸幸福;年轻人忙着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感受到支坪镇的年味与温情。那一刻,支坪镇的年味,被无限放大,成为大家心中珍贵的记忆。


倚靠着笋溪河潺潺流动的碧波,传统骑廊式建筑依水而立,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而千米长宴的桌席就是藏匿在这古韵的街巷里,从街头蜿蜒至古镇深处。从友情宴、爱情宴、团圆宴到发财宴,每一桌上,都精心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佳肴,软糯香甜的石板糍粑、清爽甘甜的咂酒、风味独特的烟熏豆腐、琳琅满目的江津地标菜,无一不令人垂涎欲滴。这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仅仅是一场满足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深情呼唤“乡愁”的家乡记忆之旅。

记者:黄娅秋 张渝 胡耀方

编辑:陈柳颖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袁孝椿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