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国学智慧。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在一次禅修营的忏悔环节中,我被震憾了。
那些人流着泪,带着沉重的叹息,语不成句地讲述着自己的“罪恶”。
原来每个看似阳光的人,心里都有一片浓重的阴翳;
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些放不下的不堪过往。
可是,他们大多情况下,并非主观作恶,要么被亲情胁迫,要么被无知驱使,要么在冲动之下,丧失理智,做出可耻之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难道因为曾经的无心之失、无知之过,就要永远背负道德的枷锁?
而那些坏事作尽的人,因为无视良知,反而活得逍遥快活!
很多人喜欢把道德二字挂在嘴上,实际上这样的人往往最不道德。
因为道德真正的意义,是修道之人对自我的要求,而不是对他人的测量甚至捆绑。
我敢打赌,现代,懂得道德真正涵义的人,不会超过二八定律的低数。
道德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道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各位知道,大众为何自古以来,都是盲目的、跟随的、缺少主见的吗?
这个大众并不是特指,每个人成长前,心智觉醒前,都是这样的大众,我自己也不例外。
这和我们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关系重大。
士大夫阶层,从来都是少数,大众,更多的是工具属性,不需要那么多想法和高认知。
你想法多了,认知高了,觉醒了。人家靠哪个来供养呢。
而所谓道德,就是其驱使工具的工具,比现在的遥控器还好用;
这个道德,无形无象,却比太上老君的捆金绳还结实!
封建道德观,动辄忠孝节义,实则字字吃人。关于这种道德,很多大众比我更懂,此处不展开。
大清早亡了。而做着美梦,举着道德大棒,想吃糟粕红利的人,大有所在。
我想,我们有必要还原道德的原貌。绝不能让善良之人莫名受罪,却让大奸大恶之人钻了空子。
作为道德概念的始创者老子,应该对此更有解释权和发言权吧。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五千余字,无不是在讲道德,但却又全然跟道德无关。
看过此书的人知道,老子的道德,是分开来讲的。也就是说,最初的道德,压根与大众所说的道德不相干。
其实老子的道德,貌似深奥,若理解要领之后,真的可以得到很大收获,解脱自在的境界,可不是钱能买到。
本人虽才疏学浅,试着用最浅显的文字来阐释自己的理解。不过如果能全然接收我的理解,也大抵够用了。
老子的道德,与我们常说的道德,最大的区别:
常规的道德是要求别人的,老子的道德则是要求自己的。所以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道德。
道不用多解释,我曾看过一个好笑的提问:为啥老子不直接把道讲清楚呢?
人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好吗?道是靠悟的,而不是靠学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表达出来的道,已经不是本来的道了,只能勉强用一些词来形容它,不过道本身是无形无相的,用一切世间的文字去形容,都显得无谓。所以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这听上去很糊弄。个人认为最浅显易懂的解释是:道是万物之源,是万事万物遵循的规律,是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
德呢?
老子有两句很费解的话,理解了会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上一个新台阶:
【上德不德】这说的啥意思?为啥不德还叫上德呢?
个人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有所领悟。
这是指德行真正高尚的人,并不会特意表现自己的德行,看上去就好像没有德行似的。所谓“圣人如常”。
【上德无为】无为是道家一个重要的理念,并不是说啥也不干,而是一切顺道而行,按自然规律办事,不刻意为之。
听上去道和德,似乎是两件事,但实际上,又本是一回事。
因为德的中心思想,就是领悟了宇宙人生规律,然后一切按规律办事,上循天道,下化众生,做得不知不觉,润物无声。
理解了老子的道德,就晓得常规道德,其实意义不大。
常规意义上的道德,表演的成分很重,多为欺世盗名。做给人看的道德,为的是得到大众的认可,以便获取个人的种种利益与方便。这样的人,通常伪善,其行为动机经不起推敲,而自己也常常内在无法自洽,活在一种自欺欺人、充满矛盾的境地中,成天担心人设崩塌,越活越疲累。
老子的道德,听着似乎算不上什么道德,但却是实实在在、良知意义上对自我的高标准高要求。
可见道德,实在是个人的事,跟他人关系不大。
提升道德,是为了自己。
它是一个向上,向前的状态,而非向下,向后,或是画地为牢,几十年如一日困在原地,这除了让自己活在无谓的罪恶感中,并没有什么鸟用。
告别表演式的道德、砸掉那些无意义的道德枷锁吧,只为得到内在的成长与灵魂的升华,只为得到解脱与自在。
从自造的监牢里,走出来,新生便自然向你款款而来。
用真道、真德,替代虚伪的假道德吧。
更多精彩:见个人号。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