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气总是在所难免。

而所谓生气,不过是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替别人惩罚自己。

气的是自己,伤的是自己,没人会在意。

《黄帝内经》有言:“百病生于气。”若要身体康健,则需平心静气。

你是不是也有过特别生气的时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到头来,只伤害了自己。

今天,诗词君送你4句话,生气时,默念这四句话,念完便不生气了。


01

第一句:“算了吧”

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短短一辈子,很快就结束了。

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无关紧要。何来气?何来怨?

古时,有位名叫士成绮的人。

他常听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智慧,于是便登门拜访老子。

他见老子家像老鼠洞一样杂乱,生气道:

“听闻你是有大智的圣人,我赶来见你,你却如老鼠一样!”

老子听后毫无反应,士成绮见此便转身离去。

翌日,士成绮觉得自己错了,便给老子道歉,并问老子为何不生气。

老子平静地说道:

“所谓圣人,不过身之虚名;所谓秽言,不过身外琐事;身与天地相比,不过转瞬。”

是啊,光阴短暂,何必为琐事生气呢?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痛苦生气,不是因为得不到,而是因为放不下。

为了一些小事纠缠不休,争得你死我活;跟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斤斤计较,弄得狼狈不堪。

说到底,就是执念太深。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不要因为无关紧要的事,浪费自己的大好光阴。

有些事就算了吧,别误时,更别误己。

02

第二句:“还不错”

人生在世,不会事事尽善尽美,若事事计较,无非徒增烦恼。

刘伯温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令世上众人都满意,是无法达到的。

无需因他人意见而苛责自己,只要无愧于心便好。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曾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画。

数月的辛苦后,他将画作带至街面展出。

画旁立支笔,并附文字:

“若画作有欠佳,请赐教,并标出。”

晚上,他去看时,整幅画被涂满。

唐伯虎心中不悦,失望至极。

翌日,他摹了张同样的画。

仔细端详发现并无不善之处。

心中不悦随之而去。

孟子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

不论何事,总会有反对者,有支持者。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无论成败,对自己说句“还不错”。

还不错,不是安慰,是认可。

事不成,气不馁,这次还不错,下次必定成。


03

第三句:“没关系”

《增广贤文》中写道:“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宽容待人,人亦会宽容待己。

不论何事,皆无需烦恼,生气时便默念:没关系!

与人相交也是如此。

有不和,先认错,别人自然会转变态度。

金庸和梁羽生同为武侠宗师,互为知己,二人的粉丝却势如水火,为“武侠宗师”之称斗得不可开交。

梁羽生知晓后,主动舍弃了这个名号。

坦然说道:“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写武侠写得更好的人。”

金庸闻知梁羽生的回答后十分钦佩,大赞梁羽生。

二人就此冰释前嫌,还成了挚友。

有些事,一笑而过便好。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对别人包容些,烦恼自然会少。

没什么关系,不是懦弱,是大度,就让那烦恼随风去吧。

04

第四句:“会过去的”

夜晚再长,也有日升时分;冬天再久,也有春归之时;苦难再多,也终会过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活一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浮沉是常态,无需为一时不顺而大动肝火。

苏东坡曾任湖州知州,只做三月余,便锒铛入狱,随后被贬黄州。

苏东坡至黄州后,不改其乐,每日诗书茶酒,还发明了“东坡肉”。

不久,苏东坡便被再度启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困于物,不乱于心,从容而行,都会过去的。

坦然处之,不急不躁,如此便好。

人生本是如此,从不完美。

顺时不傲,逆时不气,用好心态去生活。

为自己,也为家人:看开,想开,糊涂点、开心快乐的生活。

面对世间繁杂,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情绪。

莫为琐事而生气,生气害人又伤己。

做人应如弥勒佛一般: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时光匆匆,余生有限,愿大家每分每秒都能愉快度过。

这四句话,你读懂了吗?喜欢文章,点亮【赞】和【在看】!

*文:国文,来源:国学生活,编辑:霄风。

更多详情请点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