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开国大将中,谭政将军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他参加革命数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文职工作,几乎没有上过战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战功。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广大官兵对他十分拥戴、信任,甚至一度将他视为“精神象征”。



谭政原名谭世安,1906年生于湖南湘乡,他六岁开蒙读书,兼修四书五经和西方自然科学,文化底蕴十分深厚,1923年,谭政受到民主、自由思想的洗礼,个人思想和品格得到了一定的升华,他随即开始主动参与学潮运动,想要驱散笼罩在华夏大地上的黑暗,为老百姓唤来一片青天。

1926年,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并很快克复湖南,在长沙建立了新的国民政府,整个湘地的风气为之一清,谭政为此很是高兴,他觉得国民革命军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便主动报名参与其中,自此开启了传奇的戎马生涯。1926年下旬,他跟随大部队北上进攻盘踞在湖北的皖系军阀势力,一路连克荆襄、公安、黄安、武汉等战略要地,歼敌三万余人。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在经过休整之后,正准备继续北上,谁料蒋介石和汪精卫却在此时突然联手排挤共产党,致使大量仁人志士被捕杀。血淋淋的现实让谭政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此前的幻想实在太过幼稚,国民党完全不堪大任,于是他便毅然脱离国军,转而投身红色阵营。

1927年下旬,他配合毛主席发起了秋收起义,随后领导起义军前往井冈山,建立了我党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对文采飞扬、意志坚定的谭政很是欣赏,遂将他安排到自己身边担任秘书,帮助自己处理一系列复杂的军政事务。谭政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他在任期内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规章制度,严格约束了红军官兵的言行举止,有效增强了红军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



1929年,谭政被委派到红四军第三纵队担任政治部秘书,同年下旬,红四军由赣闽边界南下,想要进军粤东北,在梅州、惠州一带开辟根据地。可谁料国民党早就在粤东北屯驻了重兵,对此浑然不知的红军一头扎进了敌人的怀里,随即遭到猛烈围攻。在此期间,时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的罗荣桓罗帅不慎被一颗流弹击中要害,倒在了尸山血海中,谭政见状,立即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冒着滔天的炮火和雨点一样的子弹,冲上前去将罗帅带离险境,送往后方医院抢救。事后,罗帅对谭政千言万谢,称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可谭政却大手一挥,直言此乃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抗战时,谭政在中央军委总政部担任副主席,他先后以毛主席思想为蓝本,撰写了多篇军事理论论文,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展开对敌斗争,与此同时,他还在频频通过新华社发声,批驳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污蔑与指责,在舆论上维护红色阵营的利益。



解放战争时,谭政在东北野战军担任政治部主任,他一方面协助野战军政委罗帅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一方面又向苏联、朝鲜争取物资援助,努力满足前线部队对于弹药和粮食被服的需求。建国后,谭政出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政部第一副主任,他坚决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对解放军展开自上而下的改革,努力提高部队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推动部队向机械化转变,以追赶世界潮流。

1959年,谭政升任中央军委常委、军纪委副书记,彼时正值“左倾”思想在国内蔓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盲目的自信与希望中,这导致很多国策、政策也慢慢违背了初衷,开始走向“教条主义”。谭政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果断上书毛主席请求“纠左”,除此之外,他还一再要求各军区党委、政治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勿好高骛远,搞形式主义。



1960年,“左倾”进一步泛滥,谭政尝试予以纠正,结果却反而被一些居心叵测者扣上了“右派、反革命”的帽子,谭政随即遭到罢官,一直到1975年他方才重新被启用,1988年,因为心脏病发不幸离世,时年八十二岁。谭政育有三个子女,其中长子谭泽代最为优秀,他17岁报名参军,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官至少将,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谭政将军一生都在斗争,他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无疑是共和国最耀眼的明星,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他的功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