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冰莲
云冰莲,90后签约作家,爱好诗词文学、古筝、琵琶、刺绣等优秀传统文化。
著有个人成长文集《画了一半的句号》,百位古代才女故事集《中国女儿花》和散文集《藕花轩》。
引言.
在《聊斋志异·王桂庵》之后,蒲松龄讲述了王桂庵的儿子寄生的爱情故事,指明这个故事是“附”,附带的意思。
对比父与子的恋情,父亲王桂庵的故事更精彩,因为儿子寄生带有一夫二妻的封建烙印。父亲王桂庵是风雅书生,儿子寄生字王孙,蒲松龄称他是“郡在名士”,天资聪颖,父母都很疼爱他。寄生长大后“益秀美”,也是一个俊雅书生,八九岁能写文章,十四岁考进府学。
王桂庵的妹妹二娘嫁给了一个秀才郑子侨,他们有个女儿叫闺秀,蒲松龄称赞她“慧艳绝伦”。闺秀这名字就有大家闺秀之意,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姑娘。寄生见到闺秀心生爱慕,得了相思病。父母知道儿子的病因后,去郑家提亲,被闺秀的父亲郑子侨拒绝了。
寄生病得更严重,豪门贵族张家的女儿张五可曾经路遇寄生,对他一见倾心。张家五个女儿都很美丽,小女儿张五可最美。五可的母亲沈夫人知道女儿的心事后,请媒婆于氏去王家说亲,讲述了五可的美貌,寄生当时心里只有闺秀,拒绝了这门亲事。
在梦中,寄生见到了美若天仙的张五可,他爱上了梦中这位姑娘。梦醒后,他央求于老婆婆帮忙,暗中偷看五可,果然是梦中见到的佳人。在他心里,五可已经可以代替闺秀。而五可也是为爱生病,在病中魂魄来到寄生的梦里。
P
01.
亲如姐妹
王桂庵夫妻让媒人去张家提亲,得到的答复是五可刚和别人订婚了,寄生又病了。于老婆婆来探病,对寄生说:“痴公子,当初张家来提亲你拒绝了,现在你去提亲,他们一定就会同意吗?不过我还是能帮你想办法的!”寄生自己写好了书信庚帖,让人送往张家,这次张家同意联姻了。寄生因此病愈,不再想闺秀。
闺秀听说寄生要与五可结婚,也生病了,精神恍惚,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因为她也倾心寄生。母亲二娘知道后埋怨父亲郑子侨迂腐,要害死女儿。父亲说不再管女儿的婚事,母亲爱女心切,遵从女儿的心愿,闺秀的病慢慢好了。
二娘探听到侄儿迎亲的日期,她以自己要回娘家贺喜为由,向哥哥王桂庵借车马,王桂庵把要迎亲的车马借给妹妹,二娘将自己的女儿打扮成新娘,送进车里,命家中仆人护送女儿出嫁。寄生和新娘拜堂后,入洞房一掀盖头,发现新娘不是五可,是闺秀。一家人都心慌意乱,张家得知后很生气,父亲要退亲。五可本人没同意,说闺秀没有经过纳采之礼,可以让王家来迎亲。仆人来告知王家迎亲,王桂庵还是不敢答应,张家等了很久,就主动用车马送五可来成婚,王家在别的房间另设洞房。
寄生周旋于两个新娘之间,母亲芸娘也从中调停。闺秀比五可的年龄大一点,五可起初不愿意称闺秀为姐姐,见面后,发现闺秀“风致宜人”,也很喜欢她,从此名分也定了,她们亲如姐妹。五可对闺秀的态度改变源于善良的本性,也有女孩子的惺惺相惜。
T
02.
皆以梦成
寄生后来问五可张家之前为什么要拒绝王家提亲呢,五可说:“只是为了报复你当初拒绝于老婆婆提亲,那时候你没有见过我,心里只有闺秀,你能为她生病,我也要看看你能不能为我生病,如果不能,我就不强求你的容纳了。”五可很聪明。寄生笑着说:“这报复也够惨烈的,如果不是于老婆婆,我又怎么能一睹你的芳容?”五可说是因为自己想见寄生,她知道寄生婚前偷看她,生病的时候也梦到自己来过寄生家。
蒲松龄评价王桂庵父子的恋情是“父子之良缘,皆以梦成,亦奇情也。故并志之。”最后借异史氏之语说:“父痴于情,子遂几为情死。所谓情种,其王孙之谓欤?不有善梦之父,何生离魂之子哉!”父亲痴情,儿子差点为情死,所谓的情种就是指寄生吗?没有善于做梦的父亲,哪有会离魂的儿子呢?
寄生的爱情波折与封建家长、男权社会相关,也和自己痴情的性格相关。闺秀的父亲是封建家长,当初拒绝了王家提亲,母亲和女儿无可奈何,直到女儿病重,他生气地说自己不管了,就当女儿死了,很冷酷。他的态度害了寄生,也害了自己的女儿。父亲王桂庵虽然痴情,倒也没有像寄生那样一病不起,可见寄生更文弱。
寄生、闺秀、五可都曾为情生病,都是重情之人,闺秀有大家闺秀的文弱,也有争取爱情的勇气;五可聪慧可爱,追求平等的爱,蒲松龄称赞她“婀娜之态,倾绝一世。”总体上,寄生的爱情故事不及父亲王桂庵和母亲孟芸娘的故事精彩。
03.
初版《花为媒》
成兆才先生以《寄生》为蓝本,创作了评剧《花为媒》。评剧是戏曲界的新剧种,《花为媒》延续了《寄生》的主体脉络,又进行了创新与改编,融入了新思想和时代精神。成兆才先生被称赞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受新思想的影响,《花为媒》对封建糟粕有所摒弃。张五可有一段唱词:“往下看哪,就是蠢大的两双脚。我们不为羞啊,现如今讲文明我们大脚的为高。恨同胞你们明白的少,养女裹得什么样的脚。”“劝同胞你们快放脚哇,中华国讲文明还是我们大脚的为高。”民国时期,新思想与封建思想并存,五可的这段唱词是提倡女性解放,摆脱缠足的封建陋习。
在民国版《花为媒》中,王俊卿和姑姑的女儿李月娥相恋,后来在媒婆阮妈妈的帮助下,迎娶了千金小姐张五可和表姐李月娥两位佳人,去掉了张五可和男主人公路遇以及梦中相见的情节,这样改编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T
04.
新版《花为媒》
新中国成立后,《花为媒》删改了一夫多妻的封建糟粕。剧情改编为:王俊卿和表姐李月娥相恋,因为月娥的父亲李茂林不答应,身染重病。媒婆阮妈妈献计说让王俊卿另娶才貌双全的张五可,就可以治愈他的病,王俊卿的母亲答应了,而王俊卿只爱慕月娥,并没有应允迎娶五可。阮妈妈对王夫人说让俊卿去张家花园相亲,亲眼目睹张五可的美貌后就会答应婚事。因为王俊卿卧病在床,表弟贾俊英代替他去张家花园相亲。张五可原本恼恨王俊卿之前拒婚的言语,一见贾俊英相貌清俊,举止文雅,怒气全消,并赠送红玫瑰作为信物。
贾俊英将张五可送的红玫瑰转赠表兄王俊卿,并赞赏张五可聪明美貌,钟爱李月娥的王俊卿依然不答应和五可的婚事,而贾俊英爱上了张五可。阮妈妈又向王夫人献计,先将张五可娶过来,王夫人只好答应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后,悲痛欲绝。李夫人趁丈夫不在家中,听从另一个媒婆二大娘的计策,冒名送女拜堂,提前将李月娥送到王家。王俊卿得知新娘是表姐李月娥,立刻病愈,欢欢喜喜地拜堂成亲。
当张五可的花轿前来,王俊卿和李月娥早已进入洞房。张五可闻听后怒闯洞房,遇到李月娥后,两个姑娘结为闺中密友,都以为王俊卿不忠,要质问王俊卿。见到贾俊英后,才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喜结连理。
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扮演的张五可聪明伶俐,俏皮可爱。张五可是大家闺秀,李月娥是小家碧玉,两个姑娘本来有敌对关系,却结为密友,互相欣赏。张五可见到李月娥后有这样一段唱词:
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
美天仙还要比她丑,
嫦娥见她也害羞。
年轻的人爱不够,
就是你,
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
年迈老者见了她,
眉开色悦,
赞成也得点头。
李月娥也赞赏张五可,她唱道:
李月娥遮衫袖
用目打量
打量她多才多貌
貌似天仙仙女下凡
凡间少有这位五姑娘
姑娘俊俏
就数她为首
首一次见了面
我从心眼里爱得慌
相比创作蓝本《寄生》,新版《花为媒》的故事情节更完满,更具新意,删除了二女侍一夫的封建糟粕。《寄生》中的男女主人公都为情痴、为情病,寄生和五可主要是在梦中结缘,具有《聊斋志异》的浪漫主义色彩。《花为媒》删除了虚幻的梦境描写,剧中的张五可更有进步思想,几乎不遵守封建礼教,敢爱敢恨;月娥有闺秀的柔美,也有聪敏的一面,比《寄生》中的闺秀性格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