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丰田汽车全球总销量达1082.1万辆,同比下滑3.7%, 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
大众汽车集团位列第二,2024年销量为902.7万辆。丰田汽车拥有丰田、雷克萨斯、大发和日野四个主要品牌。其中,核心品牌丰田和雷克萨斯在2024年的销量为1015.9万辆,同比下滑1.4%。
丰田显颓势
丰田汽车2024年销量下滑主要是受在日本国内产品认证违规影响。2023年12月,丰田汽车子公司大发汽车发现64款产品存在174项认证违规行为,大发全部工厂暂停生产,直至2024年2月才逐步恢复。
2024年,丰田汽车在日本国内市场的销量同比大降19.7%至185万辆,在全球其他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0.5%至897.1万辆。
在全球其他市场,丰田汽车表现较为稳定。丰田品牌及雷克萨斯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4.3%至273万辆,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6%至116.6万辆。在中东、拉美和大洋洲的销量分别为58.7万、48.8万和29.8万辆,同比增长3.2%、1.8%和7.4%。
亚洲是丰田及雷克萨斯销量最大的市场,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3.1%至321.5万辆。除了在日本国内市场疲软,丰田汽车在华销量下滑6.9%至177.6万辆。
2021年丰田在华销量达到194.4万辆高点,此后开启了下滑之路,2022年194万辆,2023年190.8万辆,到2024年更是跌破180万辆。
丰田汽车称,中国政府在2024年推出了汽车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有力提振了2024年下半年车市表现,但丰田汽车受到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和激烈价格战影响,销量出现同比下滑。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错开了丰田的优势领域。在中国受认可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丰田此前的技术布局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2024年丰田及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3.99万辆,同比增长34.5%。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3.4%至15.4万辆。二者在丰田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仅为1.4%和1.5%。
2024年丰田及雷克萨斯共销售油电混动汽车414.2万辆,同比增长21.1%。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2024年,丰田共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1778辆,同比下滑55.8%。
与之相对,欧美电动化转型相对缓慢,丰田汽车在欧美市场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市场大乱斗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
其中,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商用车产销未达400万辆预期,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
2024年,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我国乘用车产出连续2年在2500万辆以上。
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最主要的驱动力是以旧换新政策。最初仅提出报废更新补贴,三个月后增加了由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置换更新补贴,报废更新补贴标准随后翻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认为,如果没有上述措施,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会至少下滑160万辆。2025年首周销量萎缩,也与首轮政策在2024年底到期、新政策未能无缝衔接有关。
车企人士认为,消费刺激政策通常边际效用递减,国内需求仍然不足,而海外市场压力与日俱增,2025年的竞争烈度将是2024年的“加强版”。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公司新年致辞中呼吁:“不简单打价格战,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
价格战预期仍强
2024年,汽车打了一年“价格战”,新的一年,行业内外仍有极强的“价格战”预期。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有三大明星品牌,比亚迪、鸿蒙智行和小米。
2024年,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台,累计同比增长超过了41%,再次蝉联三冠: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鸿蒙智行全年累计交付444956辆,稳坐中国车市成交均价TOP1。问界M9发布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连续9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以上月度销冠。
小米汽车2024年全年交付量达13.5万辆,超出预期年销量目标13万辆。
2025年,行业预期比亚迪将冲击年销500万辆。如果比亚迪仍像之前一样,“不惜代价”冲销量,那么市场仍将不可避免的“卷起来”。
而鸿蒙智行则把目标定在100万辆,目标增长率125%。目标增长率第二高的是小米汽车,在跨年直播中,雷军定下了30万台的25年销量目标,目标增长率122%。
整体看,市场仍处于高度“非理性”状态。所有车企都在大喊“增长”,但国内的需求早已见顶。所以“增长”的本质是同行抢食。
这让人不禁想到万科。2018年,万科的郁亮就高喊“活下去”,时至今日,万科仍为了“活下去”奋力挣扎。
结语
从各种指标和市场信号看,尽管所有车企都在强调“增长”,但各家处境不同,有的车企喊“增长”只是变相的说“活下去”,有的车企喊“增长”,则是为了做大做强。
面对2025,笔者看到了业内一种有趣的表述:之前企业间状态好比“春秋”,彼此还讲究一些道义。现在已经是“战国”,大家都掀桌子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车企“不计代价”求增长不无好处。不过,值得好奇的是,激烈竞争的终局是什么?
战国的终局是“秦王扫六合”,中国汽车行业的终局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