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典娜
斯坦福大学格林图书馆。作者供图
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来到斯坦福大学,跟着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东亚研究中心的文以诚教授访学做研究。斯坦福大学是全球知名顶尖大学,创始于1885年。学校充满艺术气息,行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艺术品。在其地标建筑格林图书馆的对面,跨过草坪,就能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徐震为学校创作的雕塑。这件蛇形一样的希腊柱雕塑,弯弯扭扭,仿佛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一)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可谓广纳人才,聚集了超过百名的教职员工,来自不同的院系和项目组,聚焦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研究。我所访学的东亚研究中心汇聚了文以诚、艾朗诺等深爱东亚文化特别是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国际知名学者。
东亚研究中心的博士生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不同专业。这里有许多学者和学生参与当代中国的研究,比如设立了斯坦福中国项目(SCP)和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SCPKU),前者是一个跨学科、以社科为主导研究的当代中国研究项目,后者为斯坦福的师生提供了在中国高校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东亚研究中心会不时举行学术派对,学生可以与学者在轻松、愉快的户外草地见面、交谈。这种文化在整个斯坦福校园里很受欢迎,我经常可以见到烧烤架摆放在学生宿舍楼、体育馆附近或者校园休闲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申请烤架位置,然后自助烧烤,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聊学术、谈哲学。与此同时,学校还有配备了电源设施的露天自习位、草地上的躺椅,供学生在阳光下看书、休息。
(二)
我的合作导师——文以诚教授从1989年开始任教于斯坦福大学,他对亚洲的艺术、诗歌、文学、哲学、历史都感兴趣。教授喜欢鼓励学生,学生对他的评价则是“富有幽默感和亲和力”。同时,教授又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有一次他逐字逐句地认真修改我的文稿,甚至凌晨2点发来修订邮件。
我还旁听了墨磊宁教授的现当代中国史、全球史的课程。墨磊宁作为研究现代与当代中国史的中青年学者、历史系教授,上课极富激情。他会启发学生,也会运用网络资料(如YouTube、短视频)和丰富的课程资料(如不同角度的历史专业文献、漫画小说、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影等)给学生上课。在墨磊宁教授课堂上,我还碰见好几位白发苍苍、前来旁听的热心听众,他们开玩笑说是教授的忠实粉丝,喜欢听他的课来了解中国历史。
艾朗诺先生的文言文翻译课也让我印象深刻。他是苏东坡、钱锺书、李清照等名家作品的海外研究者,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其课程选择了丰富的文献材料供学生们研读、翻译和讨论,有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西游记》《红楼梦》、经典文献《庄子》等。艾朗诺先生会比较不同的译者对文献的翻译,不作好坏的品评,而是分析各自的特点,带着学生体悟学术翻译、通俗读物翻译各自的特色和魅力。
(三)
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资源非常丰富,包括16个学校图书馆。其中,总馆叫格林图书馆,主要收藏人文、社科、区域研究、跨学科相关的文献书籍,是师生休闲与学习的集中地。
东亚研究中心对面是东亚图书馆,收藏着大量书籍,图书馆以中、日、韩三种语言的书籍文献为藏书,对斯坦福师生全方位开放,提供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电子书籍和期刊),特色资源还包括政府文件、档案、媒体、报纸等。东亚研究中心为我们到访学者举办了馆藏中文资源的介绍会,负责中文典藏的图书馆老师告诉我们,斯坦福大学的图书资源收藏与在这里的研究紧密相关。
(四)
斯坦福大学是个多元化的学校,在校师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趣相当浓厚,尤其是在我访学的斯坦福东亚研究中心。中心经常举办师生联谊的餐会,我碰见过白发苍苍的教授、金发碧眼的学生,他们大多能说中文。日常授课时,教授们围绕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授课,经常蹦出地道的歇后语、成语。
斯坦福大学每年在中国春节之季,举办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邀请师生一起欣赏好玩有趣的节目,比如杂技、中文歌曲演唱、古筝、少儿武术、脱口秀等,抚慰大家的思乡之情,让人倍感温暖。东亚研究中心更是借着春节之际,邀请师生一起品尝以中餐、小吃为主的亚洲美食,一边茶话会,一边讨论学术。
在斯坦福访学的这一年,我曾有幸作为牵线人,邀请了著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到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开设讲座,呈现中国艺术的感染力和思辨性。我还与许多“中国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采访,他们都是中国艺术的研究者,密切关注当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这次访学带给我的启迪很多,相信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有深深的影响。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