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后悔没有在他生病时去看他!”1055年,65岁的晏殊去世,宋仁宗赵祯这样遗憾地说道。

为了悼念晏殊,宋仁宗除了亲自到场祭奠之外,还特地罢朝两天,给晏殊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亲手用篆书为他书写墓碑的碑首。

为什么宋仁宗会这样重视晏殊,两个人有什么深厚交情呢?

一、宋真宗时的神童

晏殊字同叔,他是江西抚州临川人,7岁就能作文,在当地有“神童”之誉。15岁时,名声在外的晏殊被到江南按抚的张知白推荐给朝廷,得到了一展才华步入仕途的机会。

当时正是宋真宗朝,宋真宗特许晏殊和一千多位进士一起参加殿试。在考场上,少年晏殊从容不迫,文章挥笔而就。到考试诗赋时,看到题目后晏殊马上主动提出:“我之前曾经练习过这个题目,请给我换一个吧!”

看到晏殊这样诚实直爽,宋真宗十分喜爱,看到晏殊完成的文章诗赋后更是赞不绝口,于是赐他同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职位,留他在秘阁读书。


宋真宗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为了更好地考察晏殊的才能和人品,宋真宗还特地派了一位官员留意和观察晏殊,看他的日常行为以及来往朋友。结果,这位官员同样对晏殊赞不绝口。

宋真宗对晏殊这样用心,显然另有目的,他不仅要自己重用晏殊,同时也要为自己的继任者培养可用之才。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后,晏殊以他的学习勤奋、做事谨慎赢得了宋真宗的信任和器重,职位一升再升,直到被宋真宗派到太子赵祯身边。

二、一直陪在赵祯身边

赵祯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因为前面五个哥哥相继早夭,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帝位继承人。

1018年,刚刚8岁的赵祯被封为升王,晏殊就被选拔为升王府的记室参军,负责掌管升王府的文书事宜。当年九月,赵祯被立为太子,晏殊随之被提拔为户部员外郎兼太子舍人,经常陪伴在太子赵祯身边。

宋真宗能够这样信任晏殊,让他时刻陪伴在赵祯身边,显然是经过长期考察后对晏殊品德和才能的信赖。

晏殊当得起这份信赖。


晏殊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晏殊担任太子舍人后,宋真宗仍然时不时就会问他对于朝政的意见,经常把自己要问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晏殊。晏殊答复天子问询的态度再次受到宋真宗称赞:每次把自己的答复提交给宋真宗时,晏殊都会把原来的小纸条放在答复中一并交回。

看上去非常微小的一个动作,却充分体现了晏殊做事细致谨慎的态度:首先是能够让百忙中的宋真宗对问题和答复一目了然,不至于看到答复时却突然忘记自己曾经问了什么。其次,把天子手书送回,既能避免自己不小心将问题外泄,同时也能免除宋真宗可能会产生的怀疑。

晏殊后来能够官至宰相,先后受到宋真宗和宋仁宗的器重与信任,除了德才兼备之外,和他的做事态度显然也有密切关系。

三、宋仁宗时期

1022年,宋真宗去世,12岁的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宋仁宗年少,朝政大权掌握在刘太后手中,这引起了朝廷重臣对权力与机会的争夺: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面见太后奏事,以能够独揽大权。

面对两位重臣的争夺,别的大臣虽然私下议论,但是却并不敢出面表达任何态度和主张,只有晏殊无所畏惧,他大胆提出:“群臣向太后奏事时,太后垂帘听之,谁都无需面见太后!”

晏殊的建议被采纳,丁谓和曹利用的明争暗斗这才得以终止,一场势必影响大局的权势之争消弭于萌芽之中。


刘太后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晏殊并非只有谨慎柔和处事的一面,他有时候也会据理力争,因此也像其他性格耿直的大臣一样,迎来被贬谪的命运。

张耆是宋真宗时的老臣,刘太后贫贱时曾经在他家暂住过,所以刘太后对张耆十分感恩,掌权后对他很是优待。

1025年,刘太后想提拔张耆为枢密使。当时晏殊正担任枢密副使一职,他马上写了一道奏疏,力陈不可以让张耆当枢密使。

以大臣的身份去抗争当今太后的旨意,显然有忤逆之嫌,再加上晏殊之前曾经用朝笏撞断过侍从的门牙,这些旧事就在这个时候被御史一并提出弹劾,晏殊因此被贬出京城,远远地派到宣州去当知州。

用朝笏撞断别人的牙齿,这怎么看都是粗鲁的行为,很难想象这是温文尔雅的文人所为,可是这样的行为就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史书上,这个文人又偏偏就是在文学史上留下无数雍容典雅词作与诗文的晏殊。由此可见,人的性格的确是多方面的,就连晏殊这样的大文学家也不能幸免。《宋史·晏殊传》中还留有“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的记载。

四、几度沉浮的命运

有刚正、急躁的性格,必定会有与之相连的命运沉浮。

晏殊因为抗旨被贬官外任,到宣州当了知州,之后他的就任地点包括应天、亳州、陈州等地,直到1042年,晏殊被拜为宰相,再次成为宋仁宗身边的重要人物。


宋仁宗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无论是在外地任职,还是回到京城高就,宋仁宗对晏殊的信任始终没有改变,只不过他对晏殊的重用和提拔是在刘太后去世之后。

晏殊比宋仁宗年长19岁,对宋仁宗来说,晏殊显然既是教授知识、引导成长的老师,又是值得信任和托付的朋友,是朝廷上下无人能够替代的知心重臣。

1054年六月,担任河南知府的晏殊身体不适,于是向朝廷请求回开封医治。病情稍稍稳定之后,晏殊准备再次出守时,宋仁宗却特意把他留在身边,让他为自己讲解经典,给予他的尊礼就像他以前担任宰相时一样。

第二年,晏殊病情突然加重,宋仁宗听说后想亲自前去探望。晏殊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忙派人前去劝阻,他转告宋仁宗:“我的病快要痊愈了,陛下千万不要为此忧心!”宋仁宗因此就没有再执意前去。

可是没过多久,晏殊就因病去世了,宋仁宗为之懊悔不已,十分遗憾自己没能亲自前去探望。


晏殊画像,图源网络

为了表达悼念之情,宋仁宗亲自到晏殊的葬礼上祭奠,还特地罢朝两天,给晏殊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亲手用篆书为他书写墓碑的碑首“旧学之碑”。

在郑重地为晏殊写下墓碑碑首的时候,宋仁宗或许会想起之前晏殊陪伴和教导自己的时光吧?

结语

除了多年的宦海沉浮和政绩作为之外,历史上晏殊更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尤其是他的词作,比如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感人至深的《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令人感伤的《蝶恋花》等等,都是千年来人们传诵不已的名篇佳句。

这位年少时的神童,以其令人称道的道德风貌、文章风采与行事风格被人誉为“太平宰相”、“富贵词人”,在历史上留下绚烂而独特的光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