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悠扬 姿若柳舞

2025年1月1日

新年伊始

射阳县第六届“开‘淮’畅起来”淮剧票友联谊会

在县淮剧文化剧场倾情上演

小剧场人满为患

当天没有拿到座位票的戏迷们

直接坐到了过道的阶梯上


转身、踱步、挥袖……眼波流转、顾盼之间,各年龄段的表演者与台下的观众视线渐渐交汇——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打节拍,轻晃脑袋,陶醉于熟悉的旋律;中青年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分享于社交平台;孩童们瞪大双眼,好奇张望,戏曲种子悄然种下……




坐在台下的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会长徐宁一时恍惚:“在射阳能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喜爱传统非遗、愿意表演淮剧,我真的非常感动。”在娱乐大爆炸、淮剧式微的今天,我县有这样一群人以传承发展淮剧为己任,心怀热爱,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生代:以坚守热爱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在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孩童时代的记忆里,与淮剧的初次结缘是因为母亲。“母亲会唱几段淮剧,闲暇之余便在家中唱上几句,那富有韵味的唱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55岁的他提起最初对淮剧的喜爱,声音里充满了怀念。



早期淮剧

1990年,戏校毕业的翟学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射阳县淮剧团。那时恰逢商品经济大潮兴起,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面临着市场萎缩、资金短缺的种种状况。为了能延续淮剧演出,解决团里演员们的生计问题,剧团只能远走他乡,在“三泰”地区开创事业。“那时候演出的舞台在荡里面,没有公路,车子不能开进去,我们就一人扛一块台板进到荡里面,最远的能扛半里路。有时候遇上刮风下雨,刚刚搭好的舞台就会全部倒在稻田里,第二天早晨用绳子把它拉起来,那个日子是真辛苦……”回忆起那段时光,翟学凡心中感慨万千。

然而,演员们的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剧团的繁荣发展,资历浅、没名气、缺资金的困境依旧没有改变。痛定思痛,2010年,翟学凡主持剧团工作后,带领剧团回到射阳,扎根本土。此时地方政府正积极扶持文化事业,特别在保护地方剧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精品创作,射阳淮剧团因此获得了重生。


射阳县淮剧团“淮剧记忆”陈设

2014年,剧团迎来了发展的转折力作——小淮剧《良心》。“你们这帮人可真笨啊!”初排《良心》时,导演王友理却给全团都泼了一盆冷水。在导演离开后,凭着几十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韧劲,翟学凡带领大家日夜排练,上午排练四场,下午又是四场,炎炎夏日、热浪滚滚,所有人都被热得满头大汗却也丝毫不停。十天后,王友理导演再来看时,欣慰地说:“这台戏,可以上台了。”


《良心》剧照

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是,小淮剧《良心》推出后,不仅荣获了第八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决赛全部优秀奖项的大满贯,更是获得了“中华颂”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金奖。《良心》的大获成功让翟学凡明白:“一个剧团要想发展,必须靠精品力作支撑!”


《金杯·白刃》剧照


《雪枫卖马》剧照


《村主任喊你上直播》剧照

随后《金杯·白刃》《雪枫卖马》《村主任喊你上直播》等一批精品剧目走上舞台,文华奖、全国现代戏会演新剧目奖、省戏剧紫金奖、省“五星工程奖”等各类大奖纷纷花落射阳,翟学凡更是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县淮剧团实现了从“艰难求生”到“浴火重生”的华丽蝶变。


翟学凡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没有一个演员不想有作品,早点把年轻演员推上去锻炼,淮剧的传承才更有希望。”翟学凡感言,扶持戏曲工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更需要戏曲工作者的文化精神支撑、淮剧演员的代代传承。在他的主持下,剧团专门排演了4场完全由青年演员出演的剧目,新生代演员迅速成长。

新生代:让观众的叫好声成为表演的动力

岁末年初,青年演员房忠坤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海通镇射北村送戏下乡活动

“最近我们剧团在好几个村都有‘送戏乡下’的演出,临海镇一结束,就要赶去海通镇。”正忙着做演出准备的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坐在台下的观众王阿姨发现,这几年“送戏下乡”的演员都是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老戏是我爱上淮剧的源头,现在发现有许多青年演员也唱得特别好,心里特别开心。”

在县淮剧团,“00后”已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24岁的房忠坤说:“我们剧团特别给年轻人机会!”2018年刚从戏校毕业的他便获得了上台演出的机会,平常剧团的老前辈会毫不吝啬地传授青年演员“独门绝技”,有时还会邀请淮剧名家陈澄等和青年演员们对戏,通过“以演代训”的方式促使他们成长与进步。


淮剧团青年演员排练现场

“演员这个职业需要在舞台实践中去摸索,基本功练得再好、再扎实,不经过舞台实践是没用的。”翟学凡坦言。依托县淮剧文化剧场、杂技艺术中心、百姓大舞台等专业演出阵地以及“周末戏相逢”“戏约周三”等品牌活动,淮剧团每年有近250场演出,全部由青年演员作为表演主力。

“每一次登台我都更能深入地揣摩角色、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观众每一次热烈的掌声都激励我更加卖力地表演。”曾经上台都会双腿发抖的房忠坤,现已独当一面,成为七出大戏的主演,更是连续两年在上海淮音艺术节获得“优秀表演奖”。

乡间广场,露天舞台,剧团在哪儿开戏,哪儿就围满了戏迷,有的赶十几里路也不嫌远;数九寒天、夏日酷暑,只要淮剧开演,哪怕风大雨大也不愿离开……观众的热情也让年轻演员们深受鼓舞。


海右戏苑淮剧演出

“淮剧是演给观众看的,每一次的演出,都是我们用心诠释角色、传递情感的过程,而观众则通过观赏,感受到淮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青年演员于利菁说,在不断演出的过程中,她感到淮剧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与共鸣,也正是这种互动让淮剧得以生生不息、传承发展。

如何让淮剧焕发新的生机?在房忠坤、于利菁等青年演员看来,当务之急是要把它介绍给年轻观众,让更多年轻人“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台下,也让他们看到了淮剧发展的希望。

少年儿童:从单纯好奇到喜欢上淮剧

“老师老师!我想知道淮剧为什么都是用方言来唱?”“那是因为淮剧就起源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淮剧是我们的家乡戏。”……1月3日,千秋小学老师吴静正在教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学唱淮歌,教室里摆放着水袖、手绢等服装道具,墙上挂着翟学凡、呼来且等射阳淮剧名家的介绍,小朋友们好奇地提问着淮剧的有关知识,对各类道具跃跃欲试,稚嫩的歌声和笑声不时传出教室。


千秋小学“淮剧课堂”

这样的“淮剧课堂”在千秋小学已经开展了五个年头。2017年,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支持开展戏曲教育、戏曲社团建设活动。2019年,射阳戏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落户千秋小学,淮剧学习被正式纳入课程。

“爷爷奶奶家里的电视总是放着淮剧,我就学着电视里的模样披着被单,假装在舞台上唱戏。”洪诗茗是千秋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被问及为什么要来淮剧班,懵懵懂懂的她展现出了对淮剧极大的兴趣。


淮剧课堂

为了让更多像洪诗茗这样的孩子能更深入、更专业地学习淮剧,千秋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接受程度制定教学计划,联合射阳、建湖、阜宁淮剧团编写校本教材,每周邀请县淮剧团专业演员进行授课,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教孩子练习唱腔、台词、身段等基本功。

“学过淮剧的孩子一看便知,男孩子更加精神饱满,女孩子越发亭亭玉立。”提起孩子们学习淮剧的变化与经历,吴静动容地说,他们大多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学习淮剧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让他们更加自信,更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1年,县淮剧团与千秋小学编创的淮歌《爱不够的地方是射阳》登上了江苏少儿春晚大舞台。2022年,千秋小学小学生张本炫、郑雯晴入围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奖”。更让吴静欣慰的是,现在淮剧班每期20名左右的孩子中,都有4、5名孩子崭露头角并有登上舞台的意愿。



淮剧研学活动

对于开设淮剧班取得的成果,翟学凡十分激动:“都说现在传统戏曲没有受众,实际上是需要培养的。学校有了特色淮剧班后,不仅培养了演员,还培养了观众。孩子们有兴趣了,家长们自然就喜欢了,比如说只要是有演出,孩子们会和家长一起过来,观众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目前,县淮剧团已与全县6所小校共建了戏曲文化教育传承基地,签约淮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建立淮剧兴趣班,培养出近千名淮剧爱好者。

淮剧,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精髓的艺术瑰宝,正经历着传承与发扬的新篇章。在射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喜爱淮剧,他们通过学习表演、欣赏演出,逐渐成了淮剧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未来,我们仍需加大对淮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创作能力,让淮剧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也需要加强淮剧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淮剧,为淮剧的传承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谈及淮剧未来发展时,翟学凡郑重地说。

文 图:贾 凡 吴炘恒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张宏伟 尹 鑫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