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
在山西太原古县城主会场圆满完成录制
▲《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录制现场
1月22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太原市
在北京梅地亚中心
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
新闻发布会
在“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
央视戏曲春晚为什么走进山西太原?
答案呼之欲出
在现今出土的戏曲文物中
山西在全国排名第一
现今所存的城市、乡村的戏台数量
山西仍为全国第一
金元时期的戏曲大家
以山西为最多
在全国所有的戏曲种类中
山西仍然排在首位
山西,堪称中国戏曲的摇篮
▲晋剧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
山西以其最早的戏曲发祥地之一
悠久深厚的戏曲渊源、举世瞩目的戏曲大师
古朴优美的戏曲文物
规模宏大的戏曲剧种而蜚声全国
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
▲晋剧
中国古代戏曲
是由说、唱、民间社火、杂技
百戏、乐舞等艺术形式演化而成
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元杂剧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和巫舞
历经周秦的古优
汉代的俳优、百戏
唐代的歌舞戏等表演形式
通过宋杂剧、金院本和南戏的演化
至元代终于形成了集唱、念、做、打
于一体的成熟戏曲形式——元杂剧
从而形成了我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而这个黄金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便是山西
这里,村村有庙,庙庙有台
与此同时,戏台的修建也快速发展
山西全省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戏台
▲介休祆神楼
也许是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
大量的木构建筑得以更好地保存
也许是淳朴的民风和有村必有庙
有庙必有戏台的迎神赛社的祭祀频繁
更或是娘子关内的平安富庶
很少遭遇大规模战争的侵扰
致使大量的戏台在山西留存
成为见证山西乡村历史、百姓生活的“活化石”
▲山西高平西李门村二仙庙露台
山西仅现存的元、明、清时期的
古戏台就有3000多座
数量占全国古戏台的五分之四
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台为山西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
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
这里,涌现出一批举世瞩目的戏剧大师
戏曲的繁荣和戏台的大量修建
离不开众多的戏曲作者
▲关汉卿画像
元代,山西成为剧作家
最为集中、数量最多的省份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道
“元曲作家北人之中以平阳为最……
则元初除大都外
此为文化最盛之地,宜杂剧家之多也。”
▲郑光祖代表作
▲白朴雕像
曾在唐诗中大放异彩的山西
在经过宋词短暂的沉默后
在元曲中重现辉煌
在那个群星璀璨、佳作如云的黄金时期
三晋大地涌现出了
一批举世瞩目的戏剧大师
以关汉卿、郑光祖——白朴、乔吉——吴昌龄为代表的
三大作家群
从南到北,横贯山西全境
呈现出令人眩目的整体实力
这里,剧种繁多,居全国之首
如此多的戏曲大家、如此多的精美戏台
必然会孕育出众多的戏曲种类
据20世纪80年代普查
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4个
占全国300多个剧种的1/6
品类繁多,居全国之首
山西地方剧中的大戏是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
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蒲剧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
因起源于晋南蒲州而得名
它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
剧目多达1000多个
▲晋剧
蒲剧后来传到晋中
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相融合
形成了中路梆子
清同治以后
随着晋中地区祁县、平遥、太谷商业的崛起
中路梆子流传到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博得了当地的一片喝彩声,以晋剧称名于世
▲北路梆子
受蒲剧影响
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风格豪放的北路梆子
明代的两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到晋北
促进了蒲剧在晋北的传播
在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的融合之中
最终形成了独具边塞风骨的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起源于素有深厚戏曲传统的古上党郡
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
融合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其经典剧目《闯幽州》《三关排宴》
在晋东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除了四大梆子以外
山西还有许多地方小戏
好似繁花锦簇,开遍三晋大地
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
受宗教文化影响
山西各地逐渐形成了风格别致的道情戏
而广泛流传于山西各地的秧歌戏
竟达16种之多
大都由农村传唱的小曲儿、歌舞等
踩街秧歌演变而来
至于地方性的其他小戏
如二人台、拉活戏、跳戏、河东线腔
上党皮黄等则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如今
戏曲文化表演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演绎方式也更加年轻化
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
1月30日(正月初二)晚8点
让我们共同锁定《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
期待更多“好戏”登场
让这片“中国戏曲的摇篮”
继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来源:山西云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