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凭借其综合性、多元性的特点,能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风格,与城市共生赋能,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作者|魏侨\编辑|丁宇

图片|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供图

在《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关于“音乐剧全国地域性发展特征”的数据统计,其中提到,当前音乐剧消费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上海和北京在音乐剧的演出场次和票房方面一直稳居全国前两名。同时,成都、深圳、广州、武汉、杭州、苏州以及南京也是音乐剧消费的重要城市。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广东省音乐剧票房占比10.0%,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密,而音乐剧凭借其综合性、多元性的特点,能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风格,让音乐剧与城市共生赋能。比如,百老汇的音乐剧华丽、大气,西区的音乐剧则深刻、理性,而在首尔,音乐剧多是小而美的存在。

如今,内地音乐剧版图已经形成以北上广为聚集地,辐射周边城市,并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的趋势。在符合中国音乐剧整体发展的规律下,北上广在音乐剧的发展也有着各自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北京作为中国音乐剧的重要发源地和创作中心,吸引了国内外优秀音乐剧作品和人才汇聚,对全国音乐剧市场具有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也通过音乐剧让“演艺之都”大放光彩。上海在全国音乐剧演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1月至10月上海音乐剧票房占全国比重的56.0%,大量音乐剧作品在上海的各大剧院频繁上演。广州则依托于大湾区,粤语音乐剧做出新标杆,成为音乐剧演艺新高地。

《博客天下》作者分别与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费元洪、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进行了一场对话,三位在音乐剧行业深耕多年的从业者,共同回顾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音乐剧与城市的关系。他们也分析了当下音乐剧行业的优势与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推优入围作品可以看出,在当下中国音乐剧市场,海外作品占比逐渐收缩,取而代之的是原创力量的迅速崛起。从市场反馈来看,无论是生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江东去》《北上》《雄狮少年》,还是立足于当下社会生活的《在远方》《爱情神话》《亦梦亦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和口碑成绩。

而在不同的地区,作品各具特色,令音乐剧的本土化浪潮更为丰富和多元。

北京聚集了大量的音乐剧创作团队,尤其是大量的国有院团。因此音乐剧的创作更多聚焦于现实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题材,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剧演出内容,也更加贴近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为音乐剧进一步发展、拓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提供了条件。北京演艺集团推出了原创音乐剧“奋斗三部曲”—《在远方》《理想之城》《亦梦亦真》等创作主题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作品,以及音乐剧《基督山伯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演音乐剧品牌。


音乐剧《亦梦亦真》海报

由董宁担任制作人的北京演艺集团出品的音乐剧《亦梦亦真》,就是一部破题首都创新文化的原创作品,且获得了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年度最佳编剧(许锐)、年度最具人气男演员(王凯)、组委会特别奖三项荣誉。

董宁介绍,北京演艺集团要做时代进行式的作品,音乐剧《亦梦亦真》聚焦北京一个年轻且充满科技感的地域—亦庄,展现的是亦庄经济开发区高精尖产业的布局和发展,音乐剧这个形式与这个区域的气质相契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志趣,是一部讲述中国创新创业者,秉持工匠精神、发扬工程师文化,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自主创新的励志故事,奏响了科技创新者攻坚克难的浪漫旋律,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这样一个听起来颇有些高科技的故事,在创作上最重要的就是“离生活更近,让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更理解这个题材”。董宁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点,比如更为科技感和未来感的舞美设计、人工智能元素的融入,甚至舞台上有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它就是一个角色形象,我们专门给小车写了一首歌,是用人工智能合成的电子声音唱出来的。”

董宁觉得,这并不稀奇也不遥远,因为在亦庄,无人驾驶车早已搭载乘客,每天穿梭在公路之上。音乐剧则是将现实浓缩于舞台上,通过戏剧舞台传递出正向的价值理念,直抵青年观众的心底,串联起更多的城市生活。“以前大家看百老汇,打动人心的也并不只是表面的音乐与舞蹈,就像是《悲惨世界》背后所反映的整个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背后有着丰沛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 董宁

上海音乐剧票房占全国比重最高,一方面因为它是海外音乐剧进入中国的先行者,另一方面上海在2010年就开始尝试出品欧美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奠定了观众基础。如今,上海的音乐剧市场则以影视IP改编和引进IP的本土化为特点。

费元洪介绍,上海文化广场已经出品9部中文版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春之觉醒》《也许美好结局》《粉丝来信》《星际信使》《莎翁乐园》《罗密欧与朱丽叶》《基督山伯爵》。这些剧作不仅在上海受到欢迎,还在全国巡演,而其中的演员和制作团队,正在成为中国音乐剧的中坚力量。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海报

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上获得三项荣誉的《爱情神话》则是一部典型的电影IP改编的作品,其中独特的上海韵味体现了城市文化大IP的灵魂和基因。

广东地区音乐剧市场在近两年日趋火热,这与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不无关系。改编自现象级同名国漫电影IP的音乐剧《雄狮少年》,由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班底联合制作,且以普通话和粤语两个版本在全国巡演,获得口碑和票房双赢。此次也在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获得组委会特别奖。

陈睿表示,这是广州大剧院第一次踏足制作音乐剧,选择将《雄狮少年》这个故事改编成音乐剧,是因为它特别代表中国文化,舞狮在音乐剧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少年追梦的勇气也以音乐剧的形式在舞台上展现。“剧中的舞蹈也请到了专业的舞狮传承人来指导,演员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舞狮,在排练当中还会跟他的狮头培养感情。通过这样新颖的艺术形式也能传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是我们特别大的收获。”而《雄狮少年》的创作模式,也给音乐剧的内容开发提供了创新的方向。



董宁说:“音乐剧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属性更强的艺术门类,永远要直面票房数据以及观众反馈。目前音乐剧行业最直观的问题是,观众的眼光和审美越来越高了,但是现在作品又没有完全跟上,只有寥寥几部头部作品,这对于一个文化产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在音乐剧行业,董宁提到的是一个共识的问题,对此,处于音乐剧发展头部的北上广都在寻找各自的方法。

作为跑在音乐剧发展最前沿的城市,早在2019年,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就启动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希望通过一个机制,让更多年轻的创作者能够被看见、被发现,让他们能够把才华贡献出来。”费元洪介绍,“每一年都有几百部作品的投稿,我们大概只挑选5%有潜质的作品,纳入我们的孵化计划当中来,邀请资深的导演、编剧、作曲家等来辅导和带领他们。”


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 费元洪

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孵化周期,完成几轮的音乐剧呈现和音乐剧工作坊,就像考试一样,最后完成市场的对接。费元洪说:“一方面为行业发现一些新的值得开发和投入的作品,另一方面在平台上能够发掘一些年轻的人才,让他们被看见,找到行业未来的方向和资源。”

比如今年特邀孵化的音乐剧《麦克白夫人》,由徐俊戏剧制作完成,是国内第一部全英语演唱的原创音乐剧。“这部剧的主创我们是在英国发现的,他们已经做了一些音乐和剧本,我们觉得挺不错的,邀请他们一起来参与到特邀孵化的创作和制作当中。”费元洪解释说,选择英语演唱,首先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剧中的音乐语言和故事更适合用英语来呈现。

今年演出了60余场后,《麦克白夫人》在观众中的接受度很高,整体的品质也受到认可,并获得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年度最佳服装和组委会特别奖。另一方面这部作品既可以运用国际的资源来演出,同时也可以让中国的演员用英语演绎,这样一个国际性的作品,也给未来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条件。

广州大剧院则在2023年推出了“扬艺计划”,和香港演艺学院联合举办了工作坊,邀请行业内的年轻人与专业的老师一起共创。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能够与香港、澳门的音乐剧创作者进行交流。


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 陈睿

陈睿说:“我们下一步将做一些剧本的征集活动,如果有优秀的剧本我们也会根据情况、根据我们的计划去做一些孵化。”她提到,剧院本身也在转型,以前是作为场地承接演出项目,“现在也开始向生产型转变,去做内容的制作”。实际上,从运营到制作,也是全国剧院的趋势。从剧院的角度来说,当下音乐剧产业不仅仅是单纯的舞台艺术,更包含了演艺空间的发展。

在北京,演艺新空间和小剧场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成为培育人才、孵化项目、推动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董宁说:“当下各个业态都在跟演艺空间发生关联,不同类型的现场演出越来越容易被观众接受,所以现在的舞台空间艺术,包括我们的演艺新空间的创作一定要与生活消费紧密结合。”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例,其在演出之外加强了空间资源整合,做到了让艺术融入生活。

在董宁看来,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会带动更多人去关注舞台艺术、关注当下的音乐剧。“所有的剧场都更注重包装,剧场旁边的咖啡馆、餐厅以及配套设施的跟进,这才有了衍生品售卖的空间。所以消费、内容和空间,都成为舞台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剧要与当下的生活更紧密地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音乐剧市场。”



2002年的夏天,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西方原版音乐剧。彼时费元洪坐在剧场的角落,为《悲惨世界》打了21场字幕。

“这样一部世界顶级的音乐剧,给我很大的震撼,我看到了这个品类极强的娱乐性和市场性,我当即感觉到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戏剧艺术样式在中国大有可为。”于是当时通俗音乐专业研究生在读的费元洪,转而开始音乐戏剧方向的研究,就此投身音乐剧行业,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

这也是音乐剧进入国内,在摸索中发展、繁荣的二十余年,直到现在,音乐剧已经形成了一种圈层文化。

董宁说:“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的高度融合,也包括了舞美、妆造、视听的高度呈现。正因为它极强的综合性,更容易契合当下这个时代里观众的审美。”在她看来,越来越多“生活上高标准,有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和追求的人”观看音乐剧演出,为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剧生态。

在音乐剧发展相对前沿的一线城市里,观众已经形式了一套观剧习惯和音乐剧审美。董宁认为:“北京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土壤,形成了很好的市场氛围。”比如,观众会选择喜欢的卡司购票,购买相关周边,等官方签售,或者去SD(后台出口)等演员交流或签名,“喜欢音乐剧的观众对这一套流程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好的题材也有利于拓展受众群体,音乐剧《在远方》讲述了快递小哥的故事,不仅吸引了音乐剧爱好者,也受到了更多普通观众的关注。音乐剧《在远方》首轮即在北上广进行巡演,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关注度,影响力扩展到更多的城市,也培育了新的观众群体。


音乐剧《雄狮少年》剧照

在上海,音乐剧观众的圈层则更加稳定和鲜明,“年轻观众增加了,更聚集了,网络上发声越来越多,复购率比较高,可以看见这些观众对于音乐剧的鉴赏能力其实很强。”费元洪说。剧场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当地的城市生活,甚至有观众为了看音乐剧而专门跨越城市来到上海。

正因如此,在费元洪看来,当下音乐剧行业最迫切的不是盲目“破圈”,而是扎实创作,巩固好已有的观众。

费元洪提到,上海文化广场已经经营了14年,累积了65万的会员,这些会员贡献了全年85%的票房。“发展都是先小后大,不要去想太大的事,就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做好,整个产业就起来了。”他用百老汇举例,“它是不管大戏、小戏,每一个个体都做得足够的专业、足够的扎实,当它们聚在一起以后,成就了百老汇整体的繁荣。”

在当前环境下,想让大家花那么多钱来剧场看戏就必须得提供足够好的内容。“回归最简单的价值,就是你的戏足够好看,买票进场的观众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在陈睿看来,对于音乐剧而言,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在场感”,观众买票走进剧场,就需要这样的体验,“情绪的双向流动就是在剧场即时发生的,第一时刻你就能捕捉得到,这肯定是线上没有办法触及的。”即使是同一场演出,今天和明天演员的表演都会有细微的差别,观众的气场也会有细微的差别,演员跟观众产生的关系,每一个时刻都不一样,但首先得让观众能体会到和记住这样的时刻,才能吸引他们不断地走进剧场。

从《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来看,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不仅可以留住观众,还能向外辐射,令音乐剧的未来更为广阔。比如,热门IP在多个城市扩展巡演,如英语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剧《人间失格》《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等,足迹遍布南北,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区。

川渝地区、西安等地也成为音乐剧市场的“潜力股”。以成都举例,2024年成都中演音乐剧节持续8个月,汇聚众多国内外知名音乐剧演员和制作团队,完成13部剧目超过60场音乐剧演出,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北上广也正在带动周边地区音乐剧消费增长。比如,以北京为圆心的京津冀地区,天津、廊坊的演出也逐渐增多;以上海为轴心的长三角地区,强大的虹吸效应,令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音乐剧消费初具规模;广州及深圳、珠海、佛山等地与香港、澳门的交流频繁,令大湾区音乐剧市场十分活跃。

而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则以专业的影响力助力音乐剧辐射到更多音乐剧潜力城市。费元洪认为,盛典也是在搭建平台,发现新的作品,发掘年轻的人才,找到行业未来的方向和资源。陈睿觉得,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我觉得对音乐剧行业肯定是一件好事,无论对项目孵化、人才培养还是市场环境的培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相信未来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的循环。”

董宁相信,因为音乐剧唱跳兼备的好看特质,喜欢音乐剧的人群一定是越来越广泛的,只不过还是急需优质作品和优秀音乐剧人才,才能推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健康,基础更坚实。“这次的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面对当下音乐剧的市场困难局面,同行们进行了更全面深入的总结,探讨整合现有的资源,清晰下一步的路径和方法。通过首都演艺的不断发展,汇聚力量,使市场真正的繁荣。”当路径越来越宽,北上广之外,音乐剧在全国的市场将更为广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