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经济日报》第5版刊发稿件《中共昭通市委党校:深化生态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点赞市委党校深化生态文化教育创新实践,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实现绿色崛起,是必然选择。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以“服务党校教育培训,展现党校魅力”为目标,着力加强省情、市情研究,科学深化生态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扎实培养优秀人才,多出高质量教学科研成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教学资源 夯实教学基础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集中精力打磨生态文化教育等专题。开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推动昭通绿色发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金沙江下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专题课程。

开展党校系统教研咨一体化建设教研暨教学专题开发集体备课活动,教务处、科研办、市情研究中心、教研室和各县级党校教师围绕如何打造党的理论课、党性教育课、履职能力课、地方特色课等,开展研讨交流、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专题教学开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更大突破》课程以及《坚持调查研究 走实群众路线——昭通市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作的实践与启示》《“筇”竹富民 点绿成金——“两山”理论下昭通市大关县竹产业发展做法与启示》2个案例、《忆乡愁·看振兴——我和昭通苹果的这些年》故事被评定为第四届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好案例、好故事”;《金沙江下游四大电站云南段生态保护治理的对策研究》《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昭通》《昭通市产业发展生态化研究》《健全赤水河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机制研究》等5项课题获批云南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并顺利结项。

组织开展“我为老乡种棵树”主题党日活动,让教师们深深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感悟“种下绿色就是播种了希望”,每个人都是绿色的投资者和共享者。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亲身实践,为深研课题提供宝贵的素材,为学好产业发展知识、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备好“绿色发展”这堂课储备精彩的案例。

创新教学实践 提升教学实效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不断丰富教学展现形式,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加大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研讨式等互动式教学课程的开发力度,积极构建多元、鲜活的生态文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学、思、讲”融为一体,通过交流互动,促进思想碰撞,推动学习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课堂“兴”起来、理论“活”起来,有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员们理论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承办“云岭大讲堂”,邀请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博士等到校进行专题辅导,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生动案例,深入浅出讲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变革。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中如何创新等内容,授课形式生动活泼,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开展不同主题的案例式教学活动,学员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用问题讲答案、用目标讲方法,交流发言,阐明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既考验学员们的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也检验学员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密结合昭通市市情扎实做好“产城人”3篇文章,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探索开展互动式教学。学员们围绕“产城人”发展方式中的观念更新尤为重要还是特色选择尤为重要的辩题,结合理论政策、典型案例进行激烈的辩论,发表关于“产城人”发展的思考,共同拓展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学理念 汇聚教学力量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打磨名师、争当名师、创建名校的理念,全力推进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工程,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政治合格、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教师队伍,推动市县党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组织系统教学大比拼,采取专题讲授式、案例教学式、情景模拟式、现场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在竞赛中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并根据专家评委的指导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带动和促进全市党校系统授课水平更高、课程质量更高、培训质量更高、学员满意度更高,充分发挥好党校在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举办党校系统师资培训班,聚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采取“4321”模式开展课程设计(即4堂精品课程展示、3个专题试讲评议、2个访谈式教学及1个教学技巧提升课),邀请各党校优秀教师现场讲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生态文明等专题课程开发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提升。

来源/经济日报 王婧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刘玉

投稿/822996965@qq.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