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2025年第1期
近年来,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2024年,既是设立银行理财公司五周年,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五周年,银行理财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行业发展格局显著变化
● 理财公司成为行业主体
银行理财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机构,自成立以来逐步取代母行资管部门,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的主体。根据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30.27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达26.91万亿元,占比88.9%。理财公司在资产管理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 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
银行理财公司自成立之初便要求“清洁起步”,新发行产品和承接自母行的产品均需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全面实现净值化管理。
经过五年的转型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逐步摆脱了“隐形刚兑”和“保本理财”的传统模式,投资者逐渐适应净值化产品的波动特性。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在债券市场牛市背景下,业绩表现较佳。
● 市场格局调整
随着银行理财公司逐步取代母行资管部门,银行理财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市场份额逐年萎缩,而理财公司则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监管部门要求未成立理财公司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逐步压降理财规模,要求在2026年前将理财规模降至零。这表明持牌经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产品结构优化,数字化赋能产品创新
● 产品结构优化,固收类产品占主导
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固收类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更加聚焦于短期限、低波动的纯固收类产品。
同时,为了分散风险,理财公司不断提升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将债券、权益类、贵金属及境外资产纳入配置范围。在境外理财方面,部分产品配置了港股、境外债券等资产,以应对国内市场波动。
● 普惠金融特性凸显
银行理财行业积极响应普惠金融的政策要求,大幅降低投资门槛。目前,大部分公募理财产品的起投金额已降至1元。这一变化显著降低了普通投资者参与财富管理的门槛。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 1.22 亿个,较年初增长6.65%。2024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3413 亿元,同比增长 3.11%。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727 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2686 亿元。理财公司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
● 市场波动与赎回压力并存
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的运行与资本市场行情密切相关。9月下旬以来,股市行情骤然升温,股债市场出现轮动切换,债券市场一度因政策调整出现短暂急跌,导致固收类理财产品出现赎回迹象。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14家主要理财公司存续规模环比下降7200亿元,降幅达3.23%。这表明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规模的影响依然显著。当然,反过来,理财赎回的压力传导到市场端,也会成为放大债券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风险来源。
● 科技赋能产品与服务创新
银行理财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断探索产品创新。近年来,雪球类衍生品、量化工具等被引入理财产品,但由于理财客户偏好稳健型产品,加之股市波动较大,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发展受限。
与此同时,理财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麦肯锡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理财公司实现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智能化,实现人货精准匹配。而资金利用效率和资产投资效率的提升,将带动理财公司营收增长15%-30%。
● 监管趋严,合规经营成主旋律
2024年,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要求更加严格,持牌经营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成立理财公司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被要求压降理财规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此外,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和销售过程中需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差异化竞争加剧
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行业标准逐步拉齐,银行理财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未来,各理财公司将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渠道拓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而母行的资源支持和协同发展战略也将成为理财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母行战略重视度高、具备更强的投研竞争力和三方业务拓展能力的理财公司或将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 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提升
为了应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变化,银行理财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除了传统的债券和权益类资产外,境外资产配置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未来,理财公司应锤炼自身的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以实现稳健收益。
● 科技驱动财富管理转型
纵观国际发展经验,在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下,投资领域的空间将不断缩减,仅仅基于产品收益的竞争策略难以为继。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负债端(客户)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成为以银行理财公司为代表的各类资管机构(包括信托、基金、保险资管等)发展的重要方向。
面对庞大的客户群体,理财公司要成功转型为财富管理机构,科技赋能不可或缺。通过科技手段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能力,理财公司能够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 明确定位,优化监管规则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介于存款、信托和基金之间,既有类存款的特性,又具有投资产品的属性,导致其功能边界模糊。从实践来看,虽然目前在名义上已经基本实现了产品的全面净值化转型,但在多数理财投资者的观念中,仍将银行理财视为“无风险”或“刚性兑付”的产品,忽视了其投资属性,由此造成了诸多的扭曲。
要促进理财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层面需要立足于我国资管市场客户需求特征以及大类资产供给的环境,进一步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微观上,可以为投资人提供以“低波稳健”为主要特征的产品谱系,满足客户需求;宏观上,也会有助于打破“净值波动—赎回”的金融市场负反馈机制,促进金融稳定。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曾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