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音乐剧盛典进入第二年,其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托尼奖”。它有着更大的野心——打磨更多好作品,培养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让这项艺术舶来品真正落地本土,让更多人愿意为之走进剧场。

作者|李安\编辑|李肖

图片|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供图

11月26日,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晚会启幕,21项年度最佳荣誉颁发。

作为国内第一个音乐剧行业推优盛典,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音乐剧有了自己的“托尼奖”。经过2023年开创性的举办,今年的音乐剧年度盛典将欢庆的气氛从整日延长至整月,不仅有来自海内外的音乐剧资深人士令晚会星光璀璨,还在11月20日至21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这些活动实实在在地探讨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中国音乐剧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做背书。

从一场盛典或许无法窥见音乐剧的“前世今生”,但对于还处于迅猛发展的中国音乐剧行业来说,这是一场见证舶来品如何更好地落地本土的盛会。以此为契机,《博客天下》作者对话盛典顾问、音乐剧制作人李东、王翔浅,从创作出发,去探寻盛典的意义。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眼里,音乐剧年度盛典是“从零到一”地补齐了整个音乐剧产业链条里的重要一环。相较于去年类似传统推优的形式,今年的盛典更像是全行业“信息汇聚”的聚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借由盛典为全行业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在盛典顾问、音乐剧制作人王翔浅看来,相比于2023年,由推优、论坛、音乐剧艺术普及与人才培养和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组成的“盛典月”更丰富精彩了。晚会举办场地从小剧场扩大到中剧场,北上广全行业音乐剧代表参与,规模和影响力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盛典必须是在音乐剧市场体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的形式,中文原创音乐剧和经典剧目中文版的数量增多,让盛典举办成为可能。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推优提名有38个演出剧组,有26个剧组亮相红毯,不仅有国内实力唱将、知名主创集结,还有国外经典剧目的著名演员与观众见面。

在李东和王翔浅看来,盛典星光闪耀的背后蕴藏着更深层意义,即:优秀的作品获得褒奖,被更多地看见,能让音乐剧更大程度地破圈,继而反哺整个音乐剧产业。



作为舶来品,音乐剧是在1987年引进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中文版后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此后,中国的音乐剧从引进和翻译国外经典作品,到逐渐实现本土化,拥有大量口碑原创作品。去年,一场全行业瞩目的盛典的出现,意味着音乐剧在国内蓬勃发展的趋势和可期的未来;今年,盛典再度举办,则助力音乐剧继续破圈。

李东记得,中国本土观众第一次在国内看到音乐剧,应该是20年前上海引进《悲惨世界》,“大家都傻了”,居然有这样一种既不是歌剧,也不是传统戏曲或是话剧的形式,而是将如此丰富的元素融为一体。当时演了3周21场,但还没有真正地形成市场。

有30余年音乐剧从业经历的王翔浅回忆起一件事,在一次音乐剧普及讲座结束后,一个观众跑来对她说:“我听完这个讲座,才知道原来《西区故事》和《西贡小姐》不是一个作品。”这个小小的插曲让她明白,或许是自己长期处于音乐剧环境里,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人并没有走进音乐剧的大门。

2018年,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播出,音乐剧、歌剧等艺术形式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广泛传播,包括阿云嘎在内的“梅溪湖36子”一夜出圈,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剧市场吸引了一批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

如今,年轻人、女性受众依旧是国内音乐剧市场的主力军。据《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国内音乐剧市场的女性受众占比为70%。提及这个现象,李东开玩笑地表示,看音乐剧的女性观众多到在现场可以直接关闭男厕所。在王翔浅看来,国内音乐剧市场年轻受众多是个很好的趋势,即便其中有一部分年轻观众是“为追星而来”,为整体市场发展带来的利好依旧可以占到70%。

她分享了一次行业研讨会上一位韩国专家的看法,“流量(明星)把观众带到了剧场,这说明我们的音乐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如果你的作品足够好,这些观众可能就会留下,并对音乐剧产生了解,从追星演变为追音乐剧作品。”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童声合唱团、青少年音乐剧团、尔多儿童剧团的童

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举办的过程中,观众参与推优投票,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盛典相关内容、精彩视频等,都是让音乐剧能更广泛传播的方式。

李东认为在所有针对音乐剧的推广手段中,口口相传是最有效的。“音乐剧毕竟是一个体验性的东西,这类内容最大吸引力是来自身边人的推荐。对一个新鲜事物,大家很难相信一个纯广告的推荐,而来自朋友圈私域类的分享更容易推动更多的购买行为。”

实际上,音乐剧有着天然的魅力,最直接和动人的部分就来自音乐本身。在李东看来,音乐剧有着丰富的演绎手段,舞台上如音乐、美术、表演、文本等,每一项都是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丰富性反而降低了观众观看的门槛,让音乐剧这个艺术形式的被接受度更高。

对王翔浅来说,好的音乐剧能给人带来愉悦,收获感动。音乐剧本身是个很大众化的舞台艺术,能让人用简单的快乐卸下生活和工作中的疲惫。音乐剧舞台上爱情、友情等主题最能引发人性共鸣,而动人的故事、耳熟能详的音乐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有让人愉悦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音乐剧破圈并不难。只不过,能持续为观众带来这种感受和共鸣,需要更高层次的水准和能力。



在李东看来,国内的音乐剧市场变大了、热闹了,有了真正自己买票的观众。与过去相比,近两年音乐剧市场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原创作品变多了,质量变高了,内容传播更广了。

比如叫好又叫座的音乐剧《爱情神话》,在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上,获得年度最佳导演(何念)和年度最佳男演员(宗俊涛)两项荣誉。而来自中国香港的原创音乐剧作品《大状王》,不仅获得了年度最佳作曲(高世章)、年度最佳编舞(林俊浩)、年度最佳舞美(黄逸君、张正和)的奖项,还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


音乐剧《爱情神话》剧组

这两部都是在没有所谓流量明星的情况下,在上海的场次可以做到售罄的作品。

音乐剧原创力量的跃起证明了中国人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可以迅速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讲故事的方式。比如由李东担任制作的音乐剧《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这两部作品本身有很好的影视文学IP,有好的悬疑受众和本土化基础。

将大IP作品搬上音乐剧舞台并收获成功,让李东看到了国产大IP和海外作品相比较有自己的创作优势,同时也找到了用音乐剧舞台讲述经典IP的可能性和独特性。对创作者来说,这类创作不是简单的平移或是在经典中榨取剩余价值,而是有相当程度的创作难度。他觉得:“要让没看过电影和小说的人觉得非常好看,让看过的人发掘出在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未发掘的东西。”

虽然文学和影视的成功也让音乐剧部分的创作有自己的难题,但从已经演出的作品来看,创作者找到了更为精准的切入点。

比如《沉默的真相》,用舞台上两个多小时的容量来装电视剧15集的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李东和团队选择了做社会写实剧,案件并不是重点,音乐剧版《沉默的真相》一开始便用明牌亮出凶手,剧情的关键是寻找当下真正触动人的社会问题。


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

李东觉得,做音乐剧和做菜很像,大类型就像菜谱,即便同样是一道鱼香肉丝,口味也千差万别。很多时候做戏和做菜一样是方向(菜系)上的选择,具体做法则是手艺问题。创作和商业不同,不确定性往往是创作的魅力,而管理和投资则需要确定性的东西,所以对一个成熟的创作者来说,80分是可以且需要被保障的,而100分则是不可期待的。

向好的一面是,当下的音乐剧市场,李东心中80分,甚至超过80分的原创剧越来越多。《赵氏孤儿》《爱情神话》《南墙计划》《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都能位列其中。而要完成80分的音乐剧创作,则在音乐、歌词、剧本、导演、表演、舞台等部分都不能太掉分,作为综合性和大众化都很强的艺术品类,资源、经验和能力都影响着一台音乐剧的品质。因此,音乐剧需要一个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过程。

李东曾经将影视剧营销推广经验成功运用到戏剧领域,他认为能够让一部戏达到口口相传的程度,还是要看戏的好坏和性价比。而推优盛典则是用一种更为直接的形式,给予80分及以上作品认可,并让它们被更直观地看见。



过去30年,中国音乐剧经历了从引进原版到中文版制作,再到原创制作的过程。国内大部分音乐剧观众对音乐剧的喜好依旧以海外引进和经典作品为主。

与日本四季剧团有过多年合作经验的王翔浅想在当下的音乐剧市场“搞点新意思”,她坚信“好的作品能够影响人的一生”。无论是原版引进、中文原创,还是引进中文版,如果一部作品能够带给观众勇气和回味,便是值得投入精力的好作品。虽然对比两年盛典数据,引进中文版的趋势有所下滑,王翔浅依旧觉得这类“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描红式”创作值得不断探索和尝试。

类似四季剧团制作的《狮子王》《猫》等作品能够持续演出26年依旧保持票房不低于90%,以及她近两年引进制作中文版的《想变成人的猫》《天生一对》等动辄百场起步,靠的正是经由国际市场多年验证的剧本和音乐,以及海内外观众的基础。这些都能为国内台前幕后的创作者提供更扎实的成长土壤。

王翔浅也提到,能让这类中文版作品发光的方式是精耕细作,将本土化的程度做到极致,甚至在制作方面比原版还要精良。从翻译到译配字斟句酌,融入本土化的习惯,从而让剧目更接地气,让观众听起来像本土原创作品一样自然。


盛典顾问、音乐剧制作人王翔浅

比如,获得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年度最佳改编剧目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文版,就是对经典原著暖色化处理,让作品的底色有了一抹温暖的光辉,给观众温柔一击。

而主创团队也能够在这个精耕细作的过程里快速成长。音乐剧的“新”意,不仅有剧目本身的新,还要有人才培养的新,即音乐剧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才能让行业越来越好。

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论坛就专门设置了主题为《提升与共促—音乐剧人才培养与美育》的分论坛,并推出音乐剧表演人才库,旨在通过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高效整合业内资源,加强行业项目推广,推动人才更新与队伍建设,不断为中国音乐剧储备输送高质量人才。王翔浅介绍,进入人才库的演员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强的归属感,这也使得天桥艺术中心不仅仅作为一个演出场地,更成为一个音乐剧人才孵化地。

事实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早在6年前便着手进行相关人才储备工作了。在王翔浅看来,天桥艺术中心未来一定会制作自己的音乐剧,其中人才储备是关键的一环。她从自己作为制作人的经验出发,成立音乐剧人才培训基地,从第一期的50人开始,到第三期加入演员研修班,6年时间里有600多人参与其中。


天桥艺术中心音乐剧专业人才研修班

6年的时间让培训班的口碑不断攀升,师资从日本韩国发展到百老汇和西区,而越来越多行业外的人也加入研修班的行列,“大家带着很强的目标感和求知欲,包括今年中秋上课都没有人请假。”

他们中有的人收获了资源,比如每年都会来学习的西安演艺集团,在学习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对接了演艺资源。不少大学生从这里离开后便开始从事音乐剧相关职业,来报名参加演员研修的人里也有追求梦想的宝妈。而在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中,亦有天桥艺术中心培养的人才发光发热。最近,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首部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招募现场,王翔浅也看到了天桥音乐剧培训班的演员。在这样属于音乐剧的未来里,王翔浅感动于每个人眼里的光。

那么,举办乃至升级一场音乐剧年度盛典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持续生产好内容是让音乐剧持续走向大众化的方式。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盛典对好作品的褒奖,能实现从明星主义到作品主义的转换,撬动更多口口相传的力量,也能展现音乐剧真实的魅力。而让一项艺术充分散发其本身的魅力后,自然能拥有破圈的影响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