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1.5m/s—2m/s这种相对较低的风速,难以启动垂直风力发电装置。面对这个难题,广州市番禺区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科技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创新思维寻找破解之道。他们经过多日联合攻关,发明了低风速启动垂直风力发电装置。
这款装置的创新点在于安装了一个低风速启动装置。这个启动装置能在较低的风速下,助力垂直风力发电机发电。前不久,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科技组学生发明的低风速启动垂直风力发电装置,在第76届德国纽伦堡IENA国际发明展上夺得金奖,还获得了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颁发的杰出创新金奖。
这是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科创教育的生动片段。一直以来,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学校专门建造“彭磷基科学馆”,鼓励学生开展系列探索研究性的创新发明活动。为营造全员参与的科创氛围,学校力求打造一支兼具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完善知识体系。一些教师成为学生科创之路的引领者。作为学校科创教育的领头人之一,教师邓九贵组织物理科组和信息科组的教师组成科创队伍,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和指导。很多班主任能够理解科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辅导方法。一些文科类的教师也能试着指导学生的科技创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创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站到科创大舞台上,孵化更多的奇思妙想?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积极开设人工智能课、C++编程课、python创意编程选修课等校本课程,设立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学校还举办系列探究性集体科技创新比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科创活动中来。
制作港珠澳大桥模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模型……学生们在校内科技创新比赛中大展身手。“18年来,每年我们都会在学校开放日前的一个多月,开展科技创新比赛。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分工合作,围绕主题开展集体创新。”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韩轶敏表示,学生们可以在比赛中感受科创魅力,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每年,学校都会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的赛前培训。“我们会告诉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创作,帮助裁判明晰创新得分点。”邓九贵表示,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富有创意的科学创作。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学校科技创新比赛中,校内的科学馆热闹非凡。学生们在其中忙碌着,有的在讨论设计方案,有的在调试电路,有的在车床前专注地操作。这里是师生们的“科创梦工厂”。“我们的科学馆里摆满了设施和工具,人多的时候,连站的地方都没有。那些有兴趣的小孩,都抢着往里面跑,去晚了就没位置了。”韩轶敏笑道。
在激发全体学生科学兴趣的基础上,祈福英语实验学校以兴趣为“强引擎”,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通用技术课上,授课教师会在班内发掘、培育科技创新的“好苗子”,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大型赛事。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更高层次的科学探索,拿着作品参加多类科技比赛。
然而,科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较为成熟的科创作品,往往需要花费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进行研发,过程困难重重。“我们想尽可能地仿照人体手臂,设计有6个自由度的机械臂。但我们发现这样的机械臂受力不均,抓不稳东西。”在制作残疾人机械臂的时候,祈福英语实验学校高三年级学生胡轶豪与团队成员遇到了挑战,感到有些沮丧。
察觉到学生们的“低气压”后,邓九贵激励学生,“发明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理解,慢慢把作品变得更好”。最终,胡轶豪与团队成员制作出拥有2个自由度的T字形机械臂。这款机械臂抓东西抓得更稳,最大“承重”提高到3000克,且实现了不同方向的转向。
“在赛场上,孩子们要用英语向评委介绍作品和回答问题。”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参赛学校需要带翻译人员和评委沟通,但祈福英语实验学校无需翻译,学生英文流利,自信阳光,深得现场很多评委认可。
“科创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韩轶敏介绍说,祈福英语实验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学生,为培养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提供优质土壤。(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蒋颖妍 廖若昀)
作者:刘盾 蒋颖妍 廖若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