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2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京举办首期环境新闻茶座,近40位理事、会员代表回顾2024年生态环境报道,展望2025年环境新闻趋势与走向,交流经验,分享体会。我们对与会记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今日刊发“环境记者展望2025”发言摘登④: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张胜:我是2024年开始加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记者行列的,除日常跑口之外,还在做生态文明版面。在我们光明日报的版面矩阵里,生态文明版是一块很有特色的版面,以记者的笔触、专家的学思、游子的乡愁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印象里最深的是,去年8月15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点赞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在总书记回信前五天,也就是8月10日,生态文明版推出我们报社湖北记者站站长王建宏领衔采写的《守好这一库碧水》通讯,呈现湖北十堰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泓清水北上”的做法和实践,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点赞。组织这样产生同频共振的稿件,也将是我们新一年的目标。

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提到要进行生态文明的智库建设,我觉得环境记协是否可以发挥好社会团体的智库属性,更好地建言献策,期待2025年我们都有共同的进步。


《经济日报》记者 刘瑾

刘瑾:我是2024年全面接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报道工作,谈不上太多经验,提几点请求,一是《经济日报》也有内参部,很多的内参去年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欢迎多给我们的内参点题。二是《经济日报》的主责主业是经济报道,所以在生态价值方面也希望多给一些指导,增加一些相关的经济角度切口的报道。三是听了好多资深老师们的建议,融合报道也是我们转型的重要方向,这方面也需要环境记协的支持。2025年,将全力以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报道。


中国工业报记者部副主任 曹雅丽

曹雅丽:2024年我的关键词是“责任”和“创新”,2024年,我去了一些企业进行调研,比如说水泥、钢铁、电力、汽车、纺织等传统企业,这些企业现在都把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措并举承担企业责任,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2025年,我们也将重点推动绿色低碳和绿色生产力品牌工作,我也将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跑口工作,也希望环境记协可以多组织环境记者走进一线、走进现场,去感受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的生态环境改善情况,我们也会用文字和视频记录这些变化,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中国网多媒体部主任 戴凡

戴凡:2024年,中国网《中国3分钟》工作室为向海内外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全国人大加快立法修法步伐、健全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进程,牵头策划制作了生态文明主题中英双语互动游戏《寻·见绿水青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沉浸式探索》。首次以视觉探索类互动游戏的形式,融合多样化传播手段,进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生态领域立法成果的国际传播。海外传播效果上,游戏相关贴文、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阅读量超过94.3万,点击量达51.8万。游戏相关报道被484家外媒转载,平均每家浏览量42.7万。国内传播效果上,游戏相关贴文、视频阅读量达455.9万,视频点击量达42.4万。

除此之外,我们还推出一批生态环保领域的其它内容,例如:《用绿色“包围”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砍树”到“护树”:祖孙四代守护一片绿》、《保护生物多样性:几十载光阴 等一树花开》等短视频节目20期,中外嘉宾高端访谈9期。其中,与贵阳市政府合作的《中国生态模板:“爽爽贵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海外推广量近千万。

2025年,日常报道之外,我们将继续和生态环境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进行合作,对生态环境领域的高端国际友人进行访谈。1月16日上线的第一期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访谈,已经被网信办指令全网通发,近40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及地方门户网站转发,预计全网总曝光量近800万,收获了非常喜人的传播效果。COP30是2025年生态环保领域的重大活动,我们将创造机会参与到现场报道,也希望能通过环境记协联络到更多媒体和合作伙伴,在会议和报道方面作出成绩。三是建议推出“美丽中国”建设方面的短视频作品竞赛,带动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新闻社记者 阮煜琳

阮煜琳:在我的日常报道中,如何把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议题具象化一直是一个挑战。比如关于筼筜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报道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范例,生动呈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一个生动报道的样本。让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抽象的环境议题更加具象化,不仅在外宣中要讲好中国环境故事,也让公众对这些重大环境新闻有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此前,参与和报道了环境记协在ESG、塑料、双碳等相关公众关注话题的探讨,期待环境记协在记者报道和公众关心的环境议题之间,提供更多机会,发挥更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人民法院报》记者 余亚如

余亚如:我们平时采访报道的内容更多是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司法、执法新动态。

2024年,是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10周年。今年我关注更多的是,当前环资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如何推进,环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如何实质化运行?如何充分发挥专家辅助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的力量?如何更好实现生态环境修复等等。

作为行业新人,希望今后能通过环境记协这一平台,得到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得到更多与专家学者、企业组织、政府部门、媒体同行之间交流的机会,以更好地扩展新闻视野,开发更多样的新闻选题,努力把生态环境司法故事讲得更活泼一些、更生动一些。


《绿色中国》杂志社记者 符超

符超:近几年我们主要报道的是“三北”工程和中国国家公园的系列报道,近两年,我们的记者把“三北”工程所有的省区走遍了,看到很多从风沙漫天到绿富同兴的景象。

中国国家公园的官方抖音号是我们团队运营的,在各大国家公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措施,国家公园不仅仅保护了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双赢。


《中国环境报》记者 吕望舒

吕望舒: 对大多数同道来讲,生态环境报道是工作的一个领域,而作为环境报的记者,这些贯穿了我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因此,作为专业记者,我就更珍惜环境记协提供这样的机会,跳出工作的常态化舒适圈,汲取更多的养分。今天听到了大家很多站在不同角度和关注点的思考和分享,让我受益良多,也让我感受到群策群力的智慧和力量。我也相信在新的一年,我们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报道能让公众持续看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不断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热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