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是陕北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每逢春节,当地人用打腰鼓的形式来增添节日气氛。文化中国行,一起到被誉为"腰鼓之乡"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去看看↓↓↓
在一望无垠的黄土地上,豪迈的陕北汉子,头裹白羊肚手巾、斜背响鼓、手握系着红色飘带的鼓槌,舞动着矫健的身躯击打着鼓点,洪亮的嗓音吼出一个个热烈的号子,这就是陕北安塞腰鼓。
春节将至,在陕西省安塞文化文物馆,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延河和鼓手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着。今年春节,老队员们要带着新队员过街表演。腰鼓队过街时用鼓、锣、铙、钹和唢呐伴奏,领头的鼓手以哨子指挥,后面的鼓手们随其哨音变换动作。鼓点雄壮有力,扣人心弦,鼓手的动作强劲豪放、刚劲洒脱,时而散开,时而聚拢,穿插交替,犹如龙腾虎跃。
相传在古时,戍边守塞的士兵在战斗时用腰鼓来助威,鼓舞士气。随着时代的发展,腰鼓渐渐演变成为一种陕北人民特有的欢庆节日的舞蹈。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场牌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童子拜观音""绵羊碰头""枣核掏心"等。舞蹈动作千变万化,鼓手打到兴头上,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有如猛虎扑食,更似大鹏展翅,尤其是鹞子翻身时凌空扬腿的动作,令人叫绝。
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刘延河:比如说摇头摆尾,一开始打那个缠腰,我们摇头摆尾要有股能劲、挥槌要有股猛劲、转身要有股虎劲、踢腿要有股蛮劲,我们要把这几个劲打出来。
如今,安塞腰鼓已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和民歌等艺术门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千百年来,安塞腰鼓传递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民。
近年来,安塞区形成了全民参与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通过"腰鼓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让腰鼓文化深入人心。
(总台央视记者 刘小月 崔刚 李志 安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