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日临近,“春节”又成为海外社交媒体上的热词。
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如今春节早已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它正成为受到全世界许多国家喜爱的文化盛会。
在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中,文化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串联起世界各个角落。
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穿越国界,在海外掀起一波又一波文化热潮,成为世界认识中国、读懂东方的关键窗口,彰显着华夏文明独一无二的魅力与底蕴。
传统节日闪耀世界舞台
2024年12月4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新华社 发
春节是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此次申遗成功,不仅使得春节这一“中国年”从全球华人最大的节日升级为世界人民共享的国际节日,也有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目前,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张灯结彩的红色元素对肯尼亚内罗毕的民众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近几年,非洲经常会举办与中国春节相关的庆祝活动,前几天内罗毕刚刚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春节庙会。“我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很有趣,有很多美食可以品尝,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并体验中国文化,我非常喜欢这种体验。”一位参加活动的肯尼亚女士说。
今年,第一个“非遗版春节”让世界颇为期待。从纽约到巴黎,从悉尼到埃及,红灯笼、舞龙、烟花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元素以及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今年是法国邮政集团连续第21年以发行生肖邮票的方式庆祝中国农历新年。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在邮票发行仪式上表示,发行生肖邮票本身就是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联合国邮政管理局也在纽约发行了蛇年生肖个性化邮票版张。
在埃及中国问题专家艾哈迈德·萨拉姆看来,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展现了文化多样性的美丽与和谐。他提到,在埃及,华人社区的春节庆祝活动已成为一项融合埃及和中国文化的年度活动,包括艺术表演、传统集市和中餐烹饪体验,参与者能在活动中品尝到正宗的中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工艺再现文化活力
在关于世界对中国的文化印象中,除了传统节日受到欢迎,还有更多中国传统工艺与匠人一起走向了世界舞台。
2025海洋国际灯会近日在越南河内开幕,来自上海的豫园灯会“山海奇豫记”多个主题灯组给越南河内带来一场流光溢彩的灯光盛宴。2023年底至2024年初,豫园灯会首次扬帆海外,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主题为“山海有灵”的海外灯会,吸引了近20万法国当地观灯者。
法国民众参观龙泉青瓷展览。新华社 发
今年1月,“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天下龙泉·宋韵青瓷作品展”在法国勒米尔蒙市查尔·弗里里博物馆举办。步入展厅,45件精挑细选的龙泉青瓷精品错落陈列,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展厅内人潮涌动,争相一睹青瓷的绝美风采,细腻的工艺给在场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去年夏天伦敦手工艺周十周年之际,一场跨越万里的文化盛宴让人记忆犹新。数百件饱含着中华文化底蕴与匠心巧思的中国手工艺作品漂洋过海,再次与热情的伦敦观众见面,续写中英文化交流的动人篇章。
观众在伦敦手工艺周欣赏中国艺术品。新华社 发
本次展览展出了服饰、陶艺、漆器和竹编等传统中国工艺。“中国总会为我们带来一些令人惊讶的作品。”伦敦手工艺周主席兼创始人盖伊·索尔特表示:“伦敦工艺周刚开办时,我就想确保有来自中国的展览,因为中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文明。”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用第19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的话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格外迷人”。
中国故事成为世界潮流
去年以来,伴随着签证政策调整,“China Travel”这个热词直观地表达了世界对中国的向往。与此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正成为一股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新潮流。
从美食博主展示饺子、火锅等中华美食的制作,到传统手工艺人呈现剪纸、刺绣、榫卯技艺的精妙,再到非遗传承者演绎京剧、变脸等艺术的神韵,这些视频如同一扇扇窗口,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互联网浪潮下,李子柒等博主凭借一系列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短视频,在海外收获了极高的知名度与广泛赞誉,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还有许许多多默默耕耘的文化传播者,他们身份各异、方式不同,却都怀揣着同样炽热的心,致力于让中国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新春大集”活动上,一名男子在天坛模型前留影。新华社 发
旅法姑娘彭静旋凭借古筝在海外掀起热潮。她常身着传统服饰,在法国街头、塞纳河畔支起古筝,指尖轻舞,灵动的音符便流淌而出。她的短视频里,既有《渔舟唱晚》的悠然,也有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创新曲目。海外网友被这独特的东方乐器深深吸引,纷纷留言表达对古筝和中国文化的惊叹与喜爱。
在海外短视频平台,博主“滇西小哥”的视频就像一阵来自彩云之南的暖风。她总是系着围裙,穿梭在云南乡村。一双巧手把当地特色食材变成一道道诱人美食,烟火气十足。不仅如此,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质朴的邻里往来、传统的节日习俗,都被装进镜头。这些视频没有复杂的特效,却以最本真的乡村生活,勾起海外网友的向往。评论区里,满是不同肤色、不同母语的人对中国美食和文化的赞叹。
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文化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输出或输入,而是形成了一股热烈的双向潮流。而且热衷于讲述中国故事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不少外国人。
为何这些创作者能在海外走红?答案首先是他们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故事本身的独特魅力与广泛吸引力。全世界正逐渐看到一个古老而又现代、传统而又创新的魅力中国。
随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日益普及,一场场跨越国界与文化差异的盛大交流正在全球各地精彩上演,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且意义深远的时代画卷。
“中国风”展现“国际范”。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闪耀登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人们有理由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奔腾不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栏目编辑:齐旭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歆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