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脸谱及服饰图案中融入当下审美元素的福建游神、端午期间的艾草花束、英歌舞与摇滚乐的跨界混搭……当前,许多新创意融入传统民俗中。这种“跨界融合”在网上频频“出圈”,成为多地旅游的新密码,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当传统元素遇上现代新潮文化,会碰撞出哪些令人瞩目的火花?
民俗,让节日的仪式感拉满
所谓民俗,顾名思义,就是民间风俗习惯,也即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中,在特定社区(群体)内部形成的,具有普遍性、规范化、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及相关物质表现。
民俗的概念很宽泛,从空间角度看,大至国家、民族,小至村落、行会,都会有一些群体性的生活习惯或行为规范;从时间角度看,民俗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世代相传、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
民俗的分类可以有很多角度,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分为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前者如生产用具、衣食住行等,后者如神话传说、人生仪礼、民间信仰等。民俗文化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一种文化形态,无影无形地融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无论是身处繁华闹市、僻野乡村的中国人,还是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每到除夕之夜都会阖家团聚,正月初一重启新年,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寄寓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也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
而清明的祭祖,则是对先人的缅怀与敬仰。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悼。这种仪式感,不仅增强了家族观念,也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当传统民俗碰到现代潮流
在许多人眼中,民俗文化似乎总是与古老、传统、甚至守旧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当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相遇时,不仅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反而能够激发出新的创意和活力。
民俗节日与现代旅游相融合。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节日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地方都推出了“春节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一些古镇会举办春节庙会,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传统美食、欣赏民俗表演、参与互动游戏等。通过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的魅力,不仅能够让游客体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还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民俗手工艺与数字艺术相碰撞。剪纸、刺绣、泥塑……这些传统手工艺,是民俗文化的瑰宝。当前,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将它们与数字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比如,有艺术家利用3D打印技术,将传统的剪纸艺术转化为立体的艺术品;还有艺术家将刺绣与数字绘画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作品。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民俗文化的展演和传播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发生了巨大变革,那些富有特色的优秀民俗文化融入新的时代生活,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表达。
跨界融合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让民俗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融合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如长河,从旷古奔流而来,在当下生活中回旋激荡,时时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记忆,也不断融入新的活力。民俗文化的跨界融合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
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创新和丰富。当然,跨界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和拼凑,而是需要在深入理解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找到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和共鸣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跨界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断尝试和探索,让民俗文化在跨界融合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民俗,这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魅力的文化现象,正以它独有的方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着一抹不凡的仪式感。
鸣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施爱东教授
本期编辑 | 孙渴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点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