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
通读《规划》内容来看,西安的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
比较来看,西安的定位在已经公布的城市中都是很高的。和成都对比,几乎成都有的西安都有,而西安有的科研,文教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成都却没有。
但是这也比较让人困惑,为何如此邻近的两个城市要有几乎相同的定位?
目前估算到2035年,西安市城市服务人口将达2000万人、常住人口将达1500-1600万、城镇人口将达1300-1400万。
因此不难预测,未来随着西安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对于住房还是有着长线的需求。
此外,还强调西安与咸阳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形成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格局。
当前西安和咸阳之间的经济、交通及产业联系日益紧密,但一体化协调程度不足,通过统一规划能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区域竞争力。
产业方面,西安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具备一定竞争力,但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持,以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入驻并促进产业集群化。
其中相对重要部分,还是围绕着开发和建设,城市扩张对耕地和生态空间形成一定压力,强化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的目标,能够有效缓解自然资源减少和生态退化问题。
交通枢纽方面,在西安市内推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优化交通结构能够缓解交通拥堵。
城市之间,西安将会进一步优化对外交通网络和物流枢纽功能,增强对内外经济活动的支撑能力,巩固其作为西部重要门户城市的地位。
文化方面,规划提出加强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延续城市特色和增强国际吸引力的必要手段。
城市更新方面,在面对城市扩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提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城市更新与土地综合整治。
并且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突出,通过优化生活圈布局,可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规划》精简内容:
一、原则同意(以下简称《规划》)。西安是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西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2.4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5.2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795.6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10.77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3.35亿立方米。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带动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促进陕西西咸新区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县城功能联动。持续加强秦岭生态屏障保护修复,修复渭河流域生态系统,加强荒山绿化,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优化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和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提升国际航空、铁路枢纽功能,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五、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规划是对西安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做好规划实施保障。陕西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要指导督促西安市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