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法官孟娜(右一)对涉案村民进行回访。
农历腊月二十一,大寒。沿着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下栅子村的盘山小道一路前行,一个个农家院门口的大锅里烹煮着过年的熟食,袅袅升腾的热气昭示着春节的临近。村民张桂芳和以往一样早早站在家门口,准备迎接密云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但这一次法官可不是走访调查,而是年前回访……
“孟法官,你来了,我给你做豆腐吃。快进屋,屋里暖和……”伴着张桂芳大嗓门的招呼声,孟娜一行进了屋。推开门,暖烘烘的热气裹挟着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炕上摞得整齐的大红色被褥、柜上两双崭新的棉拖鞋、墙上红底金字的福字、笸箩里剪裁好的大红窗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喜气洋洋。
“张大嫂,赔偿款收没收到啊?”
“收到啦,多亏了你们,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就靠社保过日子,没这点钱年都不知道怎么过。你看看修高铁给墙炸开的这些口子,还没舍得花钱修。”
望着墙上那道被福字“缝”住的裂缝,孟娜陷入了回忆……
2016年,某轨道公司开始负责京沈高铁密云段项目,当施工至下栅子村时,因隧道开凿难度大、工期紧,重型施工车辆昼夜穿行,爆破施工周而复始,张桂芳的家中墙体自那时起便时常出现裂痕,其余165户村民也都被噪音和粉尘搞得苦不堪言。村民们为此多次与轨道公司沟通协商,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便集体阻拦施工。
2019年夏天,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轨道公司与下栅子村166户村民签订了噪声补偿协议,但却以回公司盖章为由将协议全部拿走。“修高铁是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是好事儿,绝不会让老百姓吃亏。”在村镇两级政府的协调下,166户村民安心等待着赔偿款的发放,再也没有到工地闹过事,但这一等就是两年。
在大城子镇政府的强烈要求下,轨道公司提供了补偿汇总表,但补偿款却迟迟不到位,部分村民便计划集体上访。为将矛盾纠纷风险降到最低,村委会告诉他们可以诉诸法律手段。2021年5月,村民将轨道公司诉至法院。自此,密云区法院便和166户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得知修高铁之后是很开心的,说明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连密云都通高铁了,但是不能让我们吃亏啊。”密云区法院获知该起施工噪声补偿纠纷后,及时与属地政府紧密对接,多次组织集体研判,建议确定涉及赔偿数额较大的村民王某先行起诉,打造类案纠纷化解样板。
2022年5月24日,王某诉轨道公司噪声补偿合同纠纷案一审开庭,轨道公司拒不交出噪声补偿协议,审判团队运用证明妨害规则,支持王某的诉讼请求;
2023年6月12日,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后,审判团队前往镇政府,共同研究确定纠纷化解思路并指导调解,镇政府依托示范裁判成功调解50户村民的矛盾纠纷;
2024年3月16日,审判团队再次走访,了解到仍有115户村民因存在重大分歧而拒绝调解,于是继续寻求帮助协调村民解决纠纷;
2024年3月23日,审判团队协同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与轨道公司、村民反复磋商,在一周内促成96户村民达成和解;
2024年3月30日,针对剩余对赔偿金额仍存有疑义的19户村民,审判团队与轨道公司、镇政府共同开展实地调研,逐户走访当事人与周边村民,测噪音、找证据、讲法理,促使当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走访座谈、示范裁判、多方协调……法官在时间轴上一次次刻下了定分止争的印记。
最终,补偿款于2024年10月全部到位,166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彻底解决了困扰下栅子村8年之久的老大难问题。
“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是基层法院的重要职责。村民收到的赔偿款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加值,是对下一个春天充满希望的向往。”孟娜缓过神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张桂芳家中墙上的裂缝虽然还未弥合,但充满福气的春天却已悄然而至……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见习记者:孙林林|摄影:蒋博东
见习编辑:肖雅雯|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王誉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