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每日新闻”网站1月23日文章,原题: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了桑树种植和养鱼的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生态愿景 作为中国岭南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桑基鱼塘(养鱼与桑树种植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中充分利用自然和当地条件的智慧。这也体现了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魅力。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华南沿海(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河道丰富。几个世纪以来,聪明勤奋的当地人利用天然资源创造可持续的耕作模式,例如养鱼与种桑相结合。这种模式促进了生产,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突出了中国农业文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视。
明代时,广州作为岭南最繁华的城市,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出口丝绸等产品。这种面料来自蚕,由于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桑树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珠江三角洲的低洼地区,雨水容易积聚,当地居民将洼地挖成池塘养鱼,同时利用挖出的泥土在池塘周围筑起堤坝,保护它们免受洪水侵袭,并作为桑树种植的基地。桑叶喂蚕,蚕的排泄物被用作鱼的饲料。最后,鱼塘中鱼类和微生物产生的有机废物被转化为桑树的肥料,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循环,确保了高效生产、低成本和少污染。
该模式的最佳示例之一是位于广东省佛山的桑园围(如图),这项水利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为了遏制上游的洪水并阻止下游的盐潮,当地修建了一条周长83.86公里、面积265.4平方公里的堤坝。在桑园围,肥沃的土地促进了与种桑相结合的养鱼模式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丝绸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繁荣。2020年12月,桑园围被列入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也使佛山成为繁荣的丝绸生产中心,通常被称为“华南丝绸之都”。正是在那里,世界上唯一一种完全用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诞生了:香云纱。这种面料产量有限,技术独特,既轻便、清香又抗皱,被纺织界称为“软黄金”。
如果您有机会参观佛山的桑园围,以及当地致力于弘扬丝绸文化的博物馆,您会了解桑基鱼塘这种独特的农业系统是如何产生的。也许,还会找到心仪的香云纱。▲(作者阿德莱德·卡布拉尔,童筱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