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德芳/文结束了在西安半坡的访问之后,我循西安的北环路,由东向西进发,目的是去看陕西考古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汉馆,争取多了解一些关于汉长城的资料。长安,是汉朝的首都,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来受到学术界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我曾多次来西安,也曾到过汉长城的长乐宫遗址等处,对这个历史上极为有名的城市有概略的印象,此刻的访古,就是要把握更多的细节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比较到位的介绍。

陕西考古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都是新建成不久的大馆,陈列形式新颖,文物也很丰富,一圈走下来尽管很累,但收获不小。在这里,就结合已有的认识,加上新看的资料,同大家分享其中关于汉长安城的内容。

汉长安城史和研究发掘史

汉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秦末,群雄并起,楚汉相争,汉五年(前 202 ),刘邦在氾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北)称帝。同年在秦都咸阳南、秦始皇兄弟长安君的封地置长安县,由萧何主持营造都城,先建成长乐宫,高帝七年又建未央宫,刘邦从关中的栎阳迁都至此。汉惠帝元年(前 194 )开始修筑长安城墙,五年后完成;六年建西市。汉武帝时在城内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宫,又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长安城至此基本建成。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

长安城是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骞通西域后,它又成为著名的国际都会,与罗马并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 2 )时,城中有 8.8 万户, 24.6 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实行托古改制,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中长安城被大火焚烧,成为一片废墟。尽管如此,起义政权更始帝和赤眉帝刘盆子、东汉献帝、晋惠帝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政权仍将长安城或作为都城,或划为禁苑。到了唐代建都长安,汉长安城禁苑内长乐宫、桂宫、北宫尚存,明水园、西北角亭、南昌亭、北昌亭、永泰亭、临渭亭等等园亭以及东汉太仓、汉苑亭建筑等仍可辨别。


周丰镐城、秦都咸阳、汉长安城、唐长安城位置关系图

对汉长安城的研究始于千年之前。北宋名士吕大防( 1027-1097 )曾据前朝遗图和遗址绘制了《长安图》,后刻在石上,这是中国现存最早、幅面最大、范围最广、注记最多的城市碑刻平面图,不过今天仅存原碑残块及一些拓片,已不足原图三分之一。


汉长安城周围汉代遗迹图

对汉长安城遗址系统的、有计划的考古工作,是从 1956 年开始的。此前的的考古工作都是个人性质的零星调查,如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日本人足立喜六的调查以及部分中国学者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一些踏查。 1956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汉长安城工作队,首任队长是后来担任考古所所长的王仲殊先生。考古工作队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大规模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汉长安城的布局结构,并对一些重要的城门、宫殿、武库、官署、宗庙、社稷、辟雍、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对未央宫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工作, 2002 年起重点转为长乐宫遗址,已经考古发掘了 6 座大型建筑遗址,且对汉长安城角楼遗址、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建都于汉长安故城的都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西汉时代以后,汉长安故城作为都城的布局形制变化。 21 世纪以来,还对汉长安城附近秦汉上林苑遗址、昆明池遗址等众多遗址和墓地进行了考古勘察与试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

汉长安城的规模与构成

汉长安城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达 25,700 米,其中东墙长 6000 米,南墙长 7600 米,西墙长 4900 米,北墙长 7200 米。城墙为夯筑,外面环绕壕沟。东、西城墙较平直,北城墙与渭河河道走向基本平行,南城墙因迁就先筑的长乐宫、高庙和未央宫,中部外凸。城周围有 12 座城门,每面 3 座,已发掘的宣平门、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和横门等城门均有 3 个门道,每个门道宽约 6~8 米,可容四辆马车并列通过。


汉长安城霸城门遗址平面图

12 座城门之中,除与宫城宫门相对的 4 座城门外,另 8 座城门各与城内一条大街相连。 8 条大街将城内分为 11 个区,其中未央宫(包括武库)、长乐宫(包括高庙)、桂宫、北宫、明光宫和东市、西市各占 1 个区,里居共占 4 个区。 8 条大街笔直、宽阔,其中以安门大街最长,约 5400 米;洛城门大街最短,约 470 米。 8 条大街也均分为三道。中道宽 20 米,是专供皇帝使用的“驰道”。中道与两边道路之间以排水沟相隔。排水沟通至城门,城门之下有用砖石材料构筑成的大型排水涵洞。


汉长安城的排水涵洞

汉长安城内的宫城区,也就是皇室和官署区包括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


汉未央宫遗址

长乐宫位于汉长安城东南部,宫城中部有一条横贯全宫的东西干路,向东通至霸城门,向西与直城门大街相连接。长乐宫内的主要宫殿建筑分布在东西干路南部,现已勘探出东西分布的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

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西南隅,平面近方形,面积约 5 平方公里。宫墙夯筑,宽约 8 米,四面各辟一座宫门,此外还有若干座“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宫城四隅筑有角楼。宫城之内有两条东西向干路、一条南北向干路。两条东西干路将未央宫分成南部、中部和北部。

中部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前殿,其夯土台基至今尚存,是利用南北向的龙首山丘陵修建的高台建筑。北部为后宫和皇室官署所在,后宫首殿——椒房殿遗址规模宏大。未央宫西北部为负责官营手工业的中央官署建筑遗址。后宫以北和西北部有皇室的文化性建筑,如天禄阁、石渠阁等。


未央宫复原图

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为武库遗址。长乐宫和未央宫以北还分布着北宫、明光宫和桂宫。北宫是西汉初年营建的一座宫城,汉武帝时增修。明光宫位于长乐宫之北。桂宫在未央宫北和建章宫东,西邻西城墙。


汉长安城出土的金饼

长安城西北部有“东市”和“西市”遗址。在西北部还有比较密集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已发掘出制陶、冶铸和铸币作坊遗址。西市东北部的西汉时代铸币遗址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五铢”砖雕范母,也发现了个别石雕范母,应为中央政府所属的铸币工场。


五铢钱铜范

在长安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礼制建筑。宗庙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安门与安门南出平行线之间,包括建筑形式均同的 12 座建筑。一般认为这是文献记载中的“王莽九庙”遗址。辟雍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北,平面外圆内方,主体建筑居中,建于圆形夯土台上。官社遗址和官稷遗址在汉长安城西南部。


汉长安南郊明堂辟雍遗址复原图

长安城的一般居民大多居住在城的东北隅一带,皇戚贵亲、重臣显宦的宅邸则在未央宫北的所谓“北阙甲第”、“宣平贵里”。


汉长安城出土的玉舞人

长安城西有建章宫和上林苑等皇室建筑。建章宫的主殿为前殿,太液池在前殿西北。建章宫东门在前殿以东700米,宫门外二阙基址至今尚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宫阙地面基址。上林苑是汉长安城的皇家苑囿,主要建筑集中在长安西南部的昆明池附近,苑内有离宫别馆数十处。

汉长安城的历史价值

近 70 年的汉长安城考古,出土遗物非常丰富,其中以陶质砖瓦建材最多,还有铁器、铜器、石器、金属货币等。铁器有刀、剑、矛、戟、镞、铠甲、斧、锛、凿、锤、釜等。铜器有、鼎、钫、锺、釜及铜戈、铜镞等。货币有马蹄金、麟趾金和汉半两、五铢及王莽时的大泉五十、货布、货泉、布泉等铜币。此外,还出土了骨签、汉俑、简册、秦汉封泥等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汉长安城出土的“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瓦当


汉长安城出土的四神瓦当(自上至下依次为玄武、白虎、青龙、朱雀)


汉长安城出土的虎纹踏步画像砖


汉长安城出土的“铜华”连弧纹镜

未央宫出土骨签 6 万多枚。骨签以动物骨骼(主要是牛骨)制作而成,颜色以白色或黄白色者为数最多,其内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是研究西汉经济和官制等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


汉长安城出土骨签


汉长安城出土的马蹄金

汉长安城中宫城和众多高等级宅第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在这里曾上演过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大戏。高大的城门和雄伟的宫殿固然充满了皇权至上的观念,然而在农民军的打击下,却也一朝颓败。礼制建筑遍布城市内外,昭示汉政权的正统性,仍挡不住王莽篡汉的闹剧发生。看历史,其有味之处也正在此。


汉长安城出土的斯基泰风格的金饰牌

汉长安城是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的,其布局结构反映出了西汉王朝最高层的都城、宫城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后代的影响非常深远。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开展,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新发现。



感谢您对文博时空原创内容的关注,我们将过往的精华内容汇聚成典藏级书籍《至美国宝》,里面包含 1000 张高清文物影像及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入下方视频,点击左下角链接购买。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