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山东建筑大学与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清代窖池窖泥理化特征与定年研究”项目通过权威专家鉴定,首次以科学手段证实:古贝春集团老城酒厂(古贝春酒厂旧址)窖池已溯至清代康熙年间。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破解了白酒行业老窖池断代难题,更以精准数据为古贝春品牌的历史底蕴与品质升级提供了科学背书。
有效提高窖泥年代测试精度
窖泥是白酒酿造的“微生物宝库”,其年代直接决定酒体风味与陈酿价值。尽管古贝春窖池历来有“清代遗存”之说,但因窖泥碳源复杂(混合酿酒原料、微生物代谢物及环境碳),传统碳14测年技术误差高达数百年,难以精准溯源。
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多参数筛选+碳同位素修正”技术体系,通过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硅铝比等12项理化指标层层筛选,结合高粱(C4植物)等特有的δ¹³C同位素指纹溯源,成功将测年误差从数百年缩小至50年以内,最终锁定窖池建造年代为1684——1733年间,与相关物证资料记载高度吻合。
三大研究成果圆满结题
鉴定会由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三位泰山学者在内的五位跨学科专家组成的评价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详细审查了相关研究资料。对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最终经质询、讨论,给出了评价结论。一致认为,该项目实现三大技术成果:
1. 方法革新:创新性地采用“多参数理化筛选+碳同位素溯源”多维技术体系,攻克有机碳混杂导致的测年干扰难题,提高了酿酒窖泥的年代鉴定精度,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空白;
2. 科技赋能:该成果对白酒老窖池鉴定文化传承保护及环境沉积物年代研究具有推广价值,符合国家“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
3. 国际领先:该项目综合评价得分95.9分,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研究很有意义,为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树立了标杆,为古贝春老窖池‘活化石’价值的挖掘提供了全新路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泰山学者刘建军研究员表示。
科技赋能传统工艺
另据研究表明,康熙窖泥中富含锰、锌等有益微量元素及独特菌群,有助于提升酒体酯香成分,赋予老窖酒特有的口感。古贝春集团透露,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微生物菌群培育、老窖养护技术、智能化酿造等领域持续突破,让传统工艺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时,感受三百年匠心传承。
此次鉴定标志着古贝春科创研究与文化溯源进入新阶段。特邀嘉宾、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张道宝评价称:“此次古贝春与山东建筑大学的合作,正是山东省有关白酒产业振兴政策落地的优秀案例。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破解了窖泥断代难题,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开创了‘产学研融合’的新标杆。希望古贝春能以此次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挖掘非遗酿造技艺的文化内涵,推动‘科技+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市场影响力的高端产品,推动企业更高质量发展。”
省台港澳办联络处原处长、二级巡视员郇新安等特邀嘉宾、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山东建筑大学项目组核心成员及古贝春集团相关负责人出席鉴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