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许多光芒闪耀的人物,洪镕,便是其中一位。2027年,是洪镕诞辰150周年,他的一生如同一颗明星,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洪镕生于1877年,安徽芜湖人。1898年,他以清廪贡生选送日本帝国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曾任中国留日同学会评议员。
值得一提的是,洪镕与陈独秀同为1901年安徽籍留日学生[1]。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留日学子们怀揣着救国图强的理想,忧于民族危亡,他将自己的字“竹荪”改为“铸生”,意取“不学青竹随风折腰,决意铸我新生中华”[2]。
1901年安徽留日学生名录(图片来源:《庚子之变前后皖南籍学生留
留学期间,洪镕结识了蔡锷等进步人士,积极参与爱国运动。他在致安徽绅商的“公启”信中指出改变安徽要从教育、生计(即经济)和设立阅书报社三方面以开发民智。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国家危殆局势的担忧,以及以学救国的决心。
洪镕把拯救祖国和人民当作自己的使命,这种赤诚之心令人动容。
这里,我们有必要回溯下翰林学士这个官职。翰林学士在历史上一直有着极高的地位,像唐朝张九龄、宋朝王安石等。
1904年,洪镕学成回国,于次年考取工科进士,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协修国史,继任“京师高等实业学堂”工科教习,从这一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他卓越的学识。
洪镕一生贡献颇多,在教育事业上,先生堪称楷模。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迅速恢复受战争影响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时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领导教育界对清王朝颁布的教育宗旨、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造,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
蔡元培先生塑像
受蔡元培之聘,洪镕担任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校长。这所学校是当时唯一的工科学校,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提到“我没有该校与他校的界线,常为之通盘打算,求合理化。是时北大设文、理、工、法、商五科,而北洋大学亦有工、法两科。北京又有一工业专门学校,都是国立的。”[3]
追溯天津工业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历史沿革,我们也可以发现它们前身均出自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
洪镕任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校长期间,大力整顿学风,选贤任能,以“实事求是,在于举办切要之科,不必各科皆备。”的办学思想,开中国近代高等学制改革之先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工业微生物学家陈騊声。
洪镕也是首批临时教育会会员,在1912年7月10日《申报》第三版《中央临时教育会员题名单》中记载着“中央临时教育会已定于初十日开会,……(乙)由直辖学校派出者有严复、王世征、夏元瑮、叶可梁、吴乃琛、姚锡光、卲章、陈宝泉、洪镕、吴鼎昌、周慕西。”[4]
1918年洪镕与蔡元培等人创办《学术演讲会》启事(图片来源:芜湖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各高校学术研究,他与蔡元培等联名发起“学术讲演会”。五四运动中,他与蔡元培、陈宝泉等奔走营救被捕学生。
洪镕深知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他一直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1922年,洪镕辞归故里,筹资创办“私立芜湖工业专门学校”,(该校于1925年,增设初中插班生,命名为“私立芜湖中江中学”),培养了“中国直升机泰斗”许侠农等名人。他还是安徽大学(今安徽师范大学)校董之一。
1928年2月,安徽大学在安庆成立,至1932年学校欠款达十余万元,校长辞职。同年6月,洪镕积极奔走,多方筹措资金,联络国民党爱国将领方振武和安徽省长许世英、都督柏文蔚及著名教授杨武之等15人组成安大董事会,解决安大危困,学校得以扩充,使一、二届学生如期毕业。
他着眼于“尚实”“求真”,重视教育与人才,即便历经艰辛也从未放弃,这种担当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勇敢前行。
洪镕不仅是芜湖的教育先驱还是文化守护者。他将自己对古籍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注入到了每本藏书之中。
《洪镕与芜湖》
先生虽从事工科教学,但自幼熟读经史,对古籍深有研究。他生活简朴,大部分收入用于购置图书字画。1919年,参与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审定。
抗日战争期间,他为追回一本古籍辗转多地,免于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后,他婉拒要职,希望从事文史研究工作,经黄炎培举荐,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1年5月,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洪镕已至耄耋之年,得知家乡芜湖建图书馆需书,他毅然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委托芜湖三中校长高列彭将毕生收集、珍藏的14000多册古籍无偿捐给家乡芜湖。
这些古籍大多为前清石印本、精刻本,价值极高,有113种入选国家善本书目。其中《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和《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成化九年内府刻本,
面对中华书局、北京图书馆等单位重金购买的请求,先生不为所动。当时先生自家经济困难,一家七口仅靠他的工资和长女部分收入维持,外孙生病住院,但他仍舍小家为大家。
我走访了曾接触以及研究过洪镕的前辈,包括接受捐赠的吴珩馆长、在光明日报发表《毕生珍藏献乡梓》的孙栋华局长、参与设计洪镕纪念基石的刘永义馆长和撰写《洪镕先生传略》的刘良成老师。
在吴珩馆长回忆录《关于洪镕赠书的前前后后》中这样讲述“在交谈中,洪老不提他一生办教育的事,也没有提他东渡日本留学的事,更不愿提起某些图书馆曾愿出重金购买他藏书的事。……在有生之年,他将竭力为家乡办点事情,愿将藏书悉数献给芜湖人民,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效点力。”[5]
洪镕书札
后来,芜湖市委、市政府对洪镕先生的义举十分重视,特制奖状派专人赴京颁发褒奖,并在相关资料中记载。
1981年,先生骨灰由北京迁葬芜湖,1988年,在安徽文化名人藏馆(芜湖市图书馆烟雨墩分馆)设立了洪镕藏书陈列室,立“洪镕捐书纪念基石”,表达故乡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
洪镕从芜湖走出,又回馈家乡。他淡泊名利,为祖国和家乡振兴殚精竭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作为后人,要让更多人知道他的爱国事迹,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批古籍,赓续中华文脉。
《洪镕先生传略》
我们要铭记,每一位像洪镕先生的先辈都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如同璀璨星辰,引领我们不断奋斗和前行。我们有责任传承先辈的精神遗产,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教育和文化发展中,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延续。
注释:
[1] 代先祥,孙功.庚子之变前后皖南籍学生留日述论[A].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53
[2] 刘良成.青年时代与留学日本[Z].洪镕先生传略,2017:12
[3] 【北大之精神】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EB/OL].[2013-4-25].https://news.pku.edu.cn/ztrd/bdzjs/4437-270296.htm
[4] 萧友梅《申报》史料.
https://www.sunyat-sen.org/portal/article/index.html?id=42247&cid=510
[5] 吴珩,潘海鳌.关于洪镕赠书的前前后后(《芜湖文史资料7》第026篇).https://wuhurec.com/archives/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