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他重新编写了150余条兽脚类恐龙词条,累计约30万字,影响了超过2800万人次。这些百科词条的展示页右侧均标注着同一条信息:本词条认证专家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余逸伦。
作为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的“单传弟子”,余逸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加入了“春分工程·科学百科”专项,专为兽脚类恐龙编写百科词条。未来,他想围绕这一门学问,按照顺序系统撰写600余条词条,搭建专属恐龙的网上“百科全书”。
正是聚拢了一群科学迷,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一家网络平台合作发起“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依托该校以及培养单位专家资源,重新梳理百科中科学词条,共同建立更权威的科学百科词条库。
不久前,在史记2024·科学100词发布会暨“繁星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提到,“互联网是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源头之一。部分师生习惯通过阅读百科词条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一旦词条的内容出错,就会影响好几代人。”
2022年,在启动该项目之前,吴宝俊曾做过小范围调研,发现网络上百科词条存在科学定义错误、逻辑混乱、知识陈旧等问题。如何系统地纠正错误词条,形成科学词条编撰的稳定模式?吴宝俊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学资源,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试点,启动编辑百科词条的工程。
余逸伦便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古生物学迷,他阅读了与恐龙相关的百科词条后,发现了不少知识漏洞。
以霸王龙词条为例,原本的百科词条注解称“霸王龙前肢短小,没有功能”。但从目前保存完好的霸王龙标本上来看,霸王龙的前肢骨骼上存在肌肉拉伤或者骨折痊愈的痕迹。“这说明它们经常使用自己的前肢。”余逸伦阅读最新文献发现,已有科学家借助生物力学的模型证实,霸王龙的前肢可以提起约200千克的物体,“霸王龙在起身的时候,甚至还会借助它们的小短手,做俯卧撑。”
在编辑词条中,余逸伦还发现目前百科词条并没有引导读者了解科研最新进展。如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霸王龙并非牙齿外露,而是有自己的嘴唇。此外在霸王龙群体之中,它们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将18岁的恐龙认定为“成年”。
“词条不仅可以起到科普的作用,还能引导公众关注古生物学,探寻更复杂的科学问题。”余逸伦打了一个比方,如在比较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的体型差异时,词条可以适当引导公众思考,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恐龙体型变化遵循什么样规律,变化背后受到哪些环境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仅一条霸王龙词条的编写,余逸伦就标注了46条参考文献。为了保持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平衡,余逸伦用一个演化树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将影视作品中的恐龙故事放入其中。截至目前,霸王龙词条的浏览量高达1000万次,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讨论,也给编辑者留言感谢。
截至2024年底,“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已上线1100余条权威科学词条。词条累计数亿次浏览量,覆盖动植物、古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地球科学、心理学、科技史等领域高热度词条。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学生主管刘恬恬是学院参与“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的“枢纽人物”。她负责接收本年度要编写的词条,并招募学院硕博研究生参与,再按照研究所各老师的专业领域方向,将词条的审核工作一一安排到位。编写完成的词条会由她带领学生,上传至网络。
但要做到词条的精准分配并非易事。刘恬恬发现,心理学领域包括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多个交叉分支。部分词条背后牵扯的知识领域划分极为复杂,出于对词条科学性、严谨性的把握,纵然老师们在某个细分领域研究颇深,也不敢轻易给出结论。这时候,刘恬恬往往要求助学院、学校等方面科学资源,寻求更匹配的专家。
吴宝俊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个小小的科学词条背后有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仅鱼类相关词条,就需要从淡水鱼、深水鱼的分类里找到不同专家,而深水鱼背后还有生态习性和遗传机制等更细分的研究方向。“最大的困难在于需要发动人脉资源,去找到合适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图书馆馆长卫垌圻如今已审核了“精神内耗”“钝感力”等多个词条。借助图书馆的资源,他通过翻阅文献、书籍,进一步审定词条初稿里的定义、相关理论、历史研究范围等内容,判断科学表述是否严谨中立。“在学生编写的基础上,我的工作是确保内容尽量准确,结构清晰,帮助公众客观合理地理解词条内容。”
浏览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的2024年最热、最受关注的科学100词目录,记者发现部分网络词条也有自己的“名片”。如“PUA”“智能体”。吴宝俊介绍,经过2023年词条编写的试点与探索,2024年编写团队新增了7个院系,扩大了词条创作规模,一共完成了800个词条的内容制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雯便是“PUA”词条的撰写者。在她看来,这一类网络词条的社会知名度较高,但是部分词条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还缺少相关权威文献。
以“PUA”词条为例,直接性研究较少,且相关研究涉及了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张雯通过查询官方报道、论文,逐步撰写词条的定义、变化等内容。为了让词条更有逻辑性,她为“PUA”词条增加了流派类型的研究,如罗斯·杰弗里斯提出的“极速引诱学”以及泰勒·德登提出的“万人迷流”等。
“在词条中,我会尽量展现网络词汇背后的科学性研究,既能帮助公众理解网络词汇,也可以紧跟科学前沿。”张雯说。
作为该词条的审核人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葵认为,主要从文献交叉验证、表述客观与准确性等角度去把关。“如不能把所有的PUA定义为虐待关系,要理清词义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变化的过程。”在反馈中,王葵对PUA定义、行为认定进行反复修正。如今该词条的浏览量超过了5000万次。
两年来,正是基于“研究生+研究员”的编写与审核模式,激活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科普资源,“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让上千个科学词条,有了更准确的“身份注解”。未来,“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还将继续扩大词条制作范围,壮大科普专家队伍,创作出优质的词条科普内容。
对于组织者吴宝俊,他的目标是,“未来要逐步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学信源,为提升公民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贡献大学的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