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职典礼结束后,有三个国家的代表留在了华盛顿,并于次日参加了一场特殊的会议。
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外交高官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并重启“四国对话”机制。
四个国家对外发布声明,其中约定对中国的“限制框架”。
特朗普是否要重启拜登时期对华“封锁”的政策?中方后续作出3点回应,又意味着什么?
关于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的由来,以及所谓的“印太战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是拜登创建的,但实际上的“原创者”是特朗普。
安倍晋三在2007年访问新德里时,表示为了应对“中国挑战”,希望亚洲国家能建立一个“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特朗普在2017年11月首次出访亚洲期间提出“印太战略”构想,而美日印澳“四国机制”被视为实现这一构想的重要依托。
后续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连续发布三份文件,这就是“印太战略”和“四国机制”的由来。
但这一机制在后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变。
因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外交访问和拉拢其他三个国家,三国的领导人分别是莫迪、莫里森和安倍晋三。
由于没有实际利益存在,美国拉拢的“核心国家”印度政府拒绝跟随美国反华,特朗普于是就放下不管了。
到2021年美国领导人拜登上台之后,拜登开始继承发展“四国机制”。
拜登政府是做了实际事情,他拉拢美光、英特尔、高通等一大批企业投资印度,换来了莫迪政府过去四年经济、政治等领域对华高度对立的局势。
现在拜登下台之后,特朗普是否继续坚持这条路线就不得而知了。
21日也就是鲁比奥正式上任第一天,他和印度外长、日本外相和澳大利亚外长召开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并分别与他们举行双边会谈。
在会谈结束之后不久,这些官员发布了一篇很短的联合声明,其中明确提及不准“做两件事情”。
虽然没有点名,但各方都知道所说的对象就是中国。
他们要求的第一件事是所谓的“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
在印太地区,过去拜登曾屡次使用这一句话来强制让伙伴国家表态。
言下之意就是给中国施压,要求中方在台海地区、南海地区不准采取行动。
2011年奥巴马上台期间,“重回印太”战略要求美国长期依靠第一、第二岛链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
若中国突破岛链限制,其舰队可自由进出太平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与战略威慑力将被削弱,其苦心经营的岛链战略便会瓦解。
所以美国国务卿联合其他三个国家要求中国“不得改变现状”,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仅凭一己之力根本不行了。
第二件事是四国发布的声明中写道,这些盟友国家将共同致力于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
法国媒体表示这是在警告“中国的海上行动”。
2023年美国发布的白皮书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框架:
在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地区,美国视自身为“主导者”。
中国与这些地区国家友好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在“夺取美国的影响力”。
这让美国觉得其传统势力范围被“侵蚀”,担心失去对相关区域的掌控。
在此期间印太区域还发生了一件事:
21日当天台“海巡署”金马澎分署第十二巡防区在巡逻过程中,有侦查人员发现有四艘“高度疑似”大陆海警船同时出现在金门南方海域。
这一地区之前大陆去的很少,四艘海警船只从金门翟山南面多处进入“限制水域”。
所以从这一地区发生的事情来看,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大陆方面向特朗普发出的“明确信号”——
现在中方在加强南海地区巡逻的同时,也在强化台海周边的行动。
22日,中国外交部还回应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中方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
这是我方对于所谓的“印太同盟”的寄语,也表明国家之间合作的“利益”不是建立在损害第三方之上。
第二句话是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不会带来和平与安全,不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拜登任期内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所谓的“美国统治世界”结果就是爆发多场战争,没有任何和平可言。
第三句话是中方在有关海域的活动合理合法,无可非议。
此举也表明了我方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不会受到所谓“四国声明”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面临很不利的境地。
因为重启“印太同盟”需要花钱,没有钱寸步难行,别的国家也不会跟随美国太紧。
但特朗普的政策并没有对外增加开支这一项,那么各国也不会对美国太“忠诚”。
再加上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加快,海空军实力不断提升,具备了更强的远洋作战与区域拒止能力。
美国担忧中方改变地区军事力量对比,使其在亚太的军事优势丧失,军事行动受限。
所以以“不准改变现状”为借口,妄图抑制中国军事发展与影响力拓展。
这已经反映了他们江河日下的现状,霸权不会长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