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5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柴枫桔 受访者供图

1月22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及睡眠中心主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医卫专门委员会主任陈宇洁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据了解,2023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

陈宇洁介绍,2024年九三学社中央把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重点课题进行全面调研,“四川省在37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从调研的12个区、县医共体实际统计数据来看,各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已初步形成,但受人口、经济、资源禀赋不同的影响,基层诊疗能力建设仍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下阶段还需不断‘打补丁’。”

对此,医卫委提出建议,打好医保“补丁”,助推医共体改革中个性化的问题创新解决。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重点是通过医保对紧密型医共体“一个总额”付费政策,倾斜支持基层政策和家庭医生服务打包支付政策,助推分级诊疗个性化服务实现。比如,可以以年度基金支出预算为基础,对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进一步合理制定医保额预算指标;加大将符合条件的民营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的力度;加强对医保基金在医共体内部规范使用的监督考核。


陈宇洁

此外,还需打好中国式现代化家庭医生制度“补丁”,当好分级诊疗的“守门员”。家庭医生团队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组成,即高级顾问医生、顾问医生、家庭医生,还应包含疾控人员、护理、康复和社会义工等,执行签约服务、慢病管理、医防融合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医共体内,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模式,改进为“家医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的新的分级诊疗模式。将村卫生室改为“家庭医生工作站”,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医共体举办的家庭医生工作站。将农村“赤脚医生”“村医”统一改编制为“家庭医生”。

第三要打好国、省、县医共体三级卫生健康信息管理平台“补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全国县域医共体统一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以及充分利用医保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推动医共体改革“联体又连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