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模式已开启,微言教育推出“安全快乐过寒假”专栏。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冬日里的暖心家访故事——

“走进学生家里,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辅导员何敏对这句话感悟很深,从大一到大四,她已经家访了100多名学生,在她的家访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及发展需求。

今年寒假,何敏探访了大四学生小周的家。小周是个孤儿,学校为他发放了圆梦基金和助学贷款,上学期他顺利签约油田单位。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职场,何敏带来了一份假期“大礼包”,包含生涯规划手册、职场沟通等。“家访不仅给学生们带来精神鼓励,也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何敏说。

“必须实实在在调研清楚学生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浩表示,家访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西南石油大学坚持把做好家访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每年寒暑假,统筹安排全校辅导员行走在“万里家访”路上,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学子。

“近期小李同学有家人患病住院,开支大幅提升,可以考虑帮他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小王本学期的成绩有所提升,与家长共同分析了情况,并鼓励该生继续保持学习状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困难学生、就业择业困难学生等重点关注群体,西南石油大学积极建立“一生一档”,制定“一生一策”,长期跟踪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并在持续的家访中健全完善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管理机制。

自2021年启动“家校关怀万里行”专项行动以来,西南石油大学学工队伍奔赴全国100多个地市州,实地家访2500余人次,线上家访17000余人次。

“‘万里家访’背后,是仁爱之心,是立德树人的忠实实践。”在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看来,正是出于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责任,教师们才一次次踏上家访之路,把教育的“温度”传递到家庭这个社会“微细胞”中,点亮每名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这个寒假,安徽省铜陵市第二十中学教师姚萍一如既往地开始了已经坚持十几年的家访,同时心里又有些五味杂陈——这位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姚妈妈”的教师,今年夏天就要退休了。


姚萍老师走访慰问学生,与家长交流。铜陵市教体局供图

与姚萍一起踏上家访之路的,还有该校全体教师,他们要在春节前分片分区域走访慰问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希望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回想起年少时的这一幕,他们眼里有光,心中存爱,相信人间四季温暖如春……”姚萍回顾12年家访路时说。

铜陵市第二十中学地处偏远乡村,学生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或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为了让家访起到作用,姚萍和同事们做足了功课。“虽然准备工作繁复专业,但咱有‘后台’,做家校协同工作倍儿有底气。”

姚萍口中所说的“后台”是铜陵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中心,姚萍和同事们系统接受了学生心理健康、家校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在今年家访工作启动之前,姚萍专程找到了中心负责人、铜陵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夏冰,和她一起探讨家访时的注意事项。“假期做好陪伴,享受年俗文化”“合理规划,正向激励”“耐心倾听,了解需求”“做孩子‘驾驶舱’的副驾驶,不要去抢方向盘”等实操性建议均被姚萍记录在案。


姚萍老师走访慰问学生,与家长交流。铜陵市教体局供图

天色将晚,姚萍结束了一天的家访工作,收集的问题一一记录,作为来年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的问题导向;夏冰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她正带着工作室的同伴们进一步打磨高三赋能手册,为开学即将进入最后冲刺的高三学生制定心理赋能计划。

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是铜陵市各个学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学校的一项传统。各校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落实到具体实事当中,让留守孩子和家人们感受到温暖。

从“心”出发,携“爱”家访。寒假开始,一大批像姚萍一样的教师正踏上这场充满暖意的旅程。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教育人的步履不曾停歇。

文字 |谢娜 曹正 陈朝和 方梦宇

来源 |综合自《中国教育报》

安全快乐过寒假2025

更多教育信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